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概念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所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主义,而是具有内涵的一致性,从三个侧面分别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实践性,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历史维度及其历史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因而是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点的唯物主义,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对以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为特点的旧唯物主义的扬弃,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所以,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那种曲解实践唯物主义的原意,把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有部分肯定、历史性肯定、总体上肯定、基本否定四种态度.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主题,有实践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四种认识.关于哲学体系的改革,有重在"叙述体系”的改革、重在方法论而非体系建构、思想体系的严密是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三种观点.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有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宏观背景、中国特色三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方面。其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为以事实为基制定政策与开展工作、统一认识与实践推动理论创新、竭力践行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则体现为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依据而全面深化改革、凝聚中国精神以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作用而不断创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客观世界是由未实践过的物质世界、已经实践过的物质世界以及正在实践的人类社会三个世界构成的。主观世界是由知识的世界和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的世界二个世界构成的。与客观世界的三个世界相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但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则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很多哲学著作中,都直截了当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从系统论问世以来,“结构和层次”的范畴被引进哲学。由此琢磨,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平提,把它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准确。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上属于两个层次,把它平提,就好似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之外的另一内容。其实不然,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总的系统,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领域。它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0.
实践本体论也是否定本体论,否定之否定又将回到本体论,但不是回到传统的物质本体论,而是进到与社会存在同义的物质本体论、将物质看作一般而社会存在看作特殊的观点仍然停留在旧唯物主义的直观认识水平上,而历史地、现实地看,社会在在之外的物质、自然纯粹是一个思维构想物。认识到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同一,就可以从根本上突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包括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辨证法在内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因为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问题见解不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曾有过的名称如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等.扼要地分析和评判这些不同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角度、多侧面的解读,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是其中两大重要理论部分。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实践的唯物论。历史观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论是历史观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并贯穿于历史观的始终;历史观中处处体现并论证了唯物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在研究领域、主要观点、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异。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则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这一特殊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可以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可以用其他名称来指称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与核心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实践观点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但不是一种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独特的看法,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观照中国哲学史,指明应该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并用其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对中国哲学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黄济先生(1921-2015)是1978年来以来中国教育哲学重建和发展时期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黄济先生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在于熔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于一炉,体现在他众多的哲学论述当中。价值立场上,黄济先生继承儒家研究人之为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探索“人的解放”问题;他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把人置于社会现实中去,强调人的解放所需的社会条件。思维方式上,黄济先生走入历史、重视经验,坚持儒家的中庸之道,希望从各种极端的、对立的思想主张中,寻求一条新路;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给黄济先生以批判改造各种偏面思想认识的方法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从历史经验中生发智慧,与时俱进。总体上,在黄济先生教育哲学思想中,儒家进取、务实、包容的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交相辉映,二者共同形成黄济先生教育哲学论述的思想风格和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发中国传统哲学,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培养学生思考意识的过程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因为它不仅蕴涵了哲学的重要特征:源于惊讶、爱智的使命、批判的本性,三者正是思考意识所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而且,它独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能够启迪学生正确思考。培养学生思考意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设疑激思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正确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