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活动理念】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家长重视的问题。中学生随着性成熟的来临,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并尝试着去吸引对方,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同学互相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中学生毕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心理还很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四种:一是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矛盾着的双方必须适应对方发展的需要,它本身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有一方是基本的,另一方首先必须适应这基本的一方。二是互相兼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争夺着某些共同需要的东西,每一方为了自己的发展都力求多占一些,但是如果占得太多,使对方占得太少,对方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方反过来又会限制此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兼顾对方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就应有所节制。三是并举和交替发展。并举是指对立双方同时得到发展。交替发展即“两条腿走路”,需一前一后交替着前进。  相似文献   

3.
姐妹坡     
生活中哪能没有沟沟坎坎?这一对贫寒姐妹,互相把自己的深情灌注进对方的生命,共度人生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0~20岁为青春期,这是人生中最活跃的时期,既是性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的时期,又是困惑最多的时期。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神秘期、异性爱慕期、异性恋爱期。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异性疏远期,在这一时期,男女生都开始关注异性,但往往不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出现,而是以男女生之间对抗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愿望。但是你与异性同学交往,会有怎样的心理呢?请按下面设计的题目测试一下自己吧!1.与异性同学同座A.在桌子上画一道线,以限制对方的活动范围。B.对同桌不产生分歧,能互相帮助。C.男同学常常欺负同桌的女同学。2.与异性同学交往A.常脸红心跳、手足无措,出现语言障碍。B.爱在异性同学前显示自己。C.把对方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3.对接触较多的异性同学A.逢年过节送贺卡或打电话问候。B.把对方当作朋友,常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或者聊聊天、下下棋。C.与对方很谈得来,得意忘形时还会握一下对方的…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三情俱备,才能充分满足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便开始寻求友情——同性和异性的友情。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解放思潮的双重影响,社会和中学生自身对其异性间的交往到底是友情还是恋情,概念模糊,于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敌视”现象:分明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对对方满怀好感,非常想和对方交流,却迫于舆论的压力,装出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样子,内心满肚子话,脸上却冷若冰霜,公开场合互不…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在异性意识发展上,度过了短暂的疏远期后,会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产生一种对周围的异性觉得可爱的神秘感,并开始注意周围的异性,注意自己的打扮,服装、发型等。他们常常照镜子,以便使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种表现称作对异性的好感(爱慕)期。此时的男孩常被周围女伴们的容貌或温柔文静的气质所吸引;女孩则对男孩的刚强、潇洒、英俊倾慕。有时他(她)们之间会大胆的用传纸条、写书信、约会等方式交往;有时会用互相挑逗、嬉闹等方式获得与异性接触的愉悦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疏远异性期10~12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早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往往出现两性疏远现象。这是因为,当青春期的发育开始,性别意识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有了差异,因为害怕异性看到或知道自己的身体变化,出于害羞的躲避心理而有意疏远异性。异性吸引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到12~13岁,男孩到13~14岁,则开始进入相互吸引阶段。这时他们开始好表现自己,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女孩开始注意修饰打扮自己,希望引起男孩的注意。由于心理的发育,异性间产生了想彼此了解对方的愿望,他们喜欢参与有异性的集体活动。这个时期的孩子出于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理念]高中生在性生理上逐渐成熟,加上学业负担的加重,强烈的情感归属需求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多支持,尤其表现在对异性的情感追求上。他们尝试着去吸引对方,与爱慕的异性同学互相接近、了解、交往并希望结为朋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他们心理还不成熟,如果任由感情的野马狂奔,可能酿出苦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中学异性交往的内容重点为"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相似文献   

10.
【活动理念】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理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体验,进入了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为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有了解异性、接近异性的欲望。异性同学间相互欣赏、相互吸引,这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表现。异性间健康的交往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会使学生性格开朗、情感丰富、自制力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心育主题——异性交往:提升自我,为爱成长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被有关"性"的问题所困惑,他们通常对异性的言行举止过分敏感,常把异性对自己的好感当作对自己的"倾心",而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当作"爱情",从而造成很多困扰。同时,由于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大众媒体等各种因素影响,青少年异性交往过密现象越来越常见,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是个体从性机能没有作用发展到性机能成熟的阶段,其发展变化迅速而短暂。随着生理在激素作用下的急剧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产生了性心理适应,即与性生理、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包括与异性交往的心理。这个时期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心理发展。随着第二性征、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少男少女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在生理、行为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感情体验,于是进入心理学上的异性期,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产生思慕情结。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里,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出现向往、接近、眷恋异…  相似文献   

13.
西西信箱     
○织金县化起镇中学 杨 涛读初一时 ,我喜欢上同班的一个女生 ,那时我只想到初三再对她说 ,以免影响成绩。这学期我就要初三毕业了 ,我对她说了 ,她居然说 :“真好笑” ,此后我时常在想这件事 ,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成绩也下降了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杨涛 ,中学阶段正是我们身心产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 ,我们会由原来的讨厌异性转变成关注异性 ,甚至是爱慕某个异性 ,这说明我们长大了。当我们“爱”上某个异性时 ,这种情感大多都缘于单纯的对异性的好奇 ,没有牢固的感情基础 ,我们不应该凭一时的冲动去向对方表达。唐突地去打扰别人…  相似文献   

14.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并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快速发育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逐渐发育成熟。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异性之间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接近异性。了解对方,相互欣赏。当他们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遏制的热流.产生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时.如果任凭其“跟着感觉走”。那么异性之间的交往就很容易冲破理性的界限.带来无限的烦恼。甚至会造成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16.
元旦的来历     
元旦也许是历史以来最古老、最普遍的节日。不同地方的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方式也不一样。人们都期盼新的一年里有新的生活,互相祝愿对方好运,并且许诺自己要在来年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随着性意识的萌动,初中生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愿意跟异性接近。恰当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取长补短。但是由于年龄、社会经验等原因,他们还未透彻地理解社会、情感和人生真正的含义,会遇到不少困惑与苦恼。如果不能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容易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针对此现象,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系列课程,本课作为第一课,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异性交往的"度",  相似文献   

18.
法国思想家泰恩说: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吵架吵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这就是婚姻。泰思先生这番话真可以称得上诠释婚姻的经典语录了。男人和女人由陌生到相识再到酝酿着和对方结为秦晋之好,首先都要把对方的平方面积、立方体积加减乘除一番。而此时的男女双方都施展出障眼法,尽量把自己搞得很优秀,男人特外上,女人挺淑女。使研究的过程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好在只有三周,谁也来不及借一双慧眼,就进入下一阶段了。恋爱是人生的美好时代,爱情一旦发酵,相爱的双方都变得愚蠢了。既爱他…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优化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在互动中.学生可以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看法,互相讨论解决问题,互相竞赛巩同认知,共同操作探索发现.而丰富课堂生生互动的内容,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精心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从生命周期上属于青春晚期,这一群体中独生子女已占了绝大多数,较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家长过多的关怀使他们出现了生理上的性早熟与其社会心理发育相对迟缓的现象。其心理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在自我评价方面的困惑性及不稳定性,这时由于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受到同辈人态度左右,时而是表面上的自信与执拗,时而是内心的飘忽不定,常常从一个极端摇摆到另一个极端。这种矛盾容易导致焦虑、仿徨、压抑的情绪。其次,他们已经从对异性的排斥走向对异性的眷恋,从被异性吸引走向主动吸引异性,有许多人都倾向于把异性朋友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