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声夺人""喜闻乐见"--浅谈电影海报的两个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海报一方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作为艺术品单独存在。因此,通过形象打动人们的情感就是电影海报的显著的美学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电影海报功能实现所需要素的探讨,阐述传递信息的“先声夺人”是以“喜闻乐见”作为前提的.说明电影海报形象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电影海报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对日剧《月之恋人》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了解读,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形象:中国社会中的民众群体形象、中国女性形象、在日中国人的形象;同时对注视者日本的“自我”形象也进行了阐释。认为该剧较为客观理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形象,辩证地处理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以最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1.迷失的夏娃们;2.零落的侯门贵妇;3.各具特色的风月女子;4.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丽人。白先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学是人学”的永恒格言。  相似文献   

4.
在巴金小说的女性形象系列中,《寒夜》中的曾树生无疑是最丰满、最独特、最富有艺术魅力的“这一个”。遗憾的是,对于这个在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形象,各家评价却大相径庭:有人认为她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有人进而认为她是“一个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在旧社会的压迫下,失掉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时期,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大学形象在高校竞争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形象建构时却出现了颇具争议性的一些问题:主张“凡宣传皆好事”;把大学形象等同于大学的名气与规模;把形象工作等同于对外公关与传播等。那么究竟大学形象是什么,提升大学形象的策略是什么?对当今中国日益浮躁的大学来说,这不能不深究。一、是什么歪曲了大学形象1.“大学形象大使”变相选美在这个“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时代,聘请委任“形象大使”越来越成为一种风尚。许多企业有“形象大使”,许多城市有“形象大使”,许多大型活动有…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美国文学,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女性形象都是固定不变的。在白人尤其是南方白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保姆”形象,一种是“黑情妇”形象;而在黑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大多是作为混血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黑保姆”形象是南方白人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黑人女性形象。“黑保姆”往往皮肤黝黑,体态臃肿,虔诚  相似文献   

7.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生命体验与生活体验之间,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模式化地呈现出“两极化”的性格特征:“追问生命”的女性形象,承载的是剧作家回归自我的生命体验;“追问爱情”的女性形象,承载的却是剧作家逃避自我的生活体验。两类女性形象都逃脱不了失去自我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9.
对于刘别谦电影在中国早期影坛的影响,此前学术界更多关注其创作实践方面,即刘别谦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坛是怎样影响和促成了“中国刘别谦派”。其实,当时国人透过刘别谦影片,在借鉴其艺术创造的同时,还感悟和理解了刘别谦的电影观念。由此,国人认识到电影真实地描写社会人生而又具有人类普遍价值,才能真正“有益于世道人心”;认识到喜剧电影通过男女婚恋视角、人物性格描写、幽默机智风格,揭示和婉讽社会现实的魅力;认识到导演在影片摄制中“作者”般的决定性作用,剧情分幕、形象塑造和演员表演是指导影片摄制的重要环节;认识到描绘、扩大和强调细节或小动作,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社会人生内涵的重要性及其艺术表现力。“刘别谦底艺术精神”这些内涵,对于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建构和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1.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2.
1.女性,是大地的女儿,人类的母亲。“女人是世界之诗——晶莹、发光、谐和”,“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哈尔格累夫语).“人类历史就是女人的历史”(法国谚语)。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所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以生花的妙笔,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圣洁俊美的女性形象——这时代的精灵,人间的女神。文彩同志对女性形象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他曾开设过《萧红研究》、《现代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等选修课,自然女性形象也就成了他学术研究的母题。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一书,就集中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菲茨杰拉德的著名短篇小说《重返巴比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权中心价值观下的产物。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强势”型,还是“受害者”型、“天使”型、“堕落”型,都是男权文化下的消费品形象,与此同时,这些女性形象模式也表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 ,“水”意象更多地与女性相关 ,中国古代的神话、诗词、戏曲、小说中有许多以“水”喻女性的描写。“水”成为表现与女性相关的情爱生活、塑造女性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塑造的女性文学形象,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娱乐化的传媒语境下,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被观看”,“被消费”的弱势地位更为凸现;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出现狭窄化、片面化的倾向;博客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中国现代“海派”作家代表张爱玲和当代“汉味”作家代表池莉为例,就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题材、女性形象及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2,(73):20-21
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祗女性的称谓一向是“神女”,“神女”被“女神”取代源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神”和“女”的主体更易显示出女性神格的差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的差异,进一步论证中西神话中女性神格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