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2.
这张父亲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珍藏在母亲的箱底.  相似文献   

3.
身患白血病的13岁女孩周越离开人世后,报社派我和另一名记者前往她家中采访。刚接到采访任务,我有些茫然:人已经死了,如何用镜头表现这一新闻事件?来到周越家中,听周越父亲介绍完情况,我发现卧室有一小床,床上放着一些衣物和一个布娃娃,我问这是不是周越的床,他母亲说,这就是小周越生前睡的床,那个布娃娃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于是我让他母亲简单整理了一下小床,按动快门,拍卜了“小周越带着对人生的眷恋走了”这张照片,随后我又给周越父亲要找了一张周越生前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姑婆王会悟是我父亲孔另境方面的亲戚.我父亲的姐姐,我叫姑妈,而姑婆要比我姑妈和父亲长一辈.我们都是浙江桐乡的乌镇人.其实,王会悟(1898-1993)比我父亲大不了几岁.在家我经常听父亲孔另境讲到王会悟,那么,她究竟与我们是什么亲戚?我很想搞明白.直到1984年,我和同事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约,写作《茅盾的早年生活》,有了请王会悟写序的期盼,我与母亲金韵琴说起此事,才知母亲与她有过交往,还清楚地记得在抗战胜利后,有一次与父亲回乌镇扫墓、省亲,见到在家乡养病的王会悟.母亲说他们还一起玩耍,有过踢键子比赛,或两个人一组,或者单独比赛.有时还拉根绳子在中间代替网,好比排球比赛.还有人自告奋勇当裁判喊比分,不能耍赖.键子踢累了,他们用气球玩,用吹气或头顶,规定不能用手碰,这个玩法更有劲,为了使气球过网,什么姿势都使出来,大家笑痛肚皮.母亲说着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好像回到了那段时光,可见印象非常深刻.知道我的期望后,母亲和我都先后给王会悟写了信.不久收到了她的回信.并且,为这件事我们前后写了三封信.  相似文献   

5.
子涵 《出版参考》2014,(5):45-46
小小少年郎,自己干活挣钱花 今年19岁的罗敬宇是湖北十堰市人,父亲经营着自己的一份事业,母亲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工作。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罗敬宇从小就爱看一些经商之道的书,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像马云、俞敏洪那样的创业名流。  相似文献   

6.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父子共同书写的心灵篇章,是一位父亲因孩子、为孩子而抒发的爱的心声。各式各样的笔中,唯有孩子这枝笔永远纯真、浑然天成。作者说这是一本写给父亲和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读的书,我作为五岁男孩的母亲,同样被书中的亲情和爱深深地感动着。父亲细腻的真情感动着我,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倾注的爱和关怀感动着我,为人子对父母的恩情感动着我,作者对家庭  相似文献   

8.
奔驰轿车肇事逃逸 3月12日,家住河南省济源市的李春梅下午带着两岁的儿子党敬豪(小名毛毛)回到母亲家.晚饭后,父亲骑摩托车送他们回家,李春梅独自骑着电动车走在前,父亲李绪山骑着摩托车,带着抱着毛毛的母亲在后.  相似文献   

9.
在叶剑英几个孩子中,只有二女儿凌孜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凌孜原名叶向真,出生在1941年延安"婴儿潮"时期.出生时,叶剑英刚刚从重庆调回延安,掌管第18集团军总参谋部,父亲给她起名叶向真,意为面向和向往真理.母亲吴博是新四军教导队员、周恩来的速记秘书.在她之上,还有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叶选平、叶选宁,一个姐姐叶楚梅. 笔者第一次见到凌孜是2009年12月4日,在那当年的叶帅府,一扇紧闭的高大铁门后面的一栋两层小楼.这栋小楼位于北京西山军事科学院里的一个宅院里.甫时,凌孜和母亲吴博平静地生活着,远离喧嚣都市,宁静而幽雅. 冬日朦胧,在挂满叶帅照片的客厅里,凌孜迎面走来,高挑、干练,高雅、清新,完全不似一个年届七旬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放牛娃的搏     
右边照片上的人叫郭土改,不用问便知是土改时生的。他出身贫寒,年轻的父母刚从战争与饥饿交织的旧中国挣扎出来,即逢盛世,又得一子,欣喜之余,给他取了这名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七岁那年,父亲被“大跃进”时期的一场洪水吞没了。此后,他便跟着母亲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不少时候,母亲不得不把他寄养在亲戚家中,他只能在为亲戚家放牛的间隙里,断断续续地念些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好莱坞巨星英格丽·褒曼,父亲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巨匠罗伯托·罗塞里尼。57岁的伊莎贝拉·罗塞里尼仍然拥有母亲的天使脸庞和父亲的纵横才气。  相似文献   

13.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4.
父亲于1911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城、标营道门口.7岁丧父,8岁母亲下堂后,父亲无家可归,邻居将父亲送往无生育的堂叔唐立臣(凤凰县志记载系国民反清人士、同盟会员,1936年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家抚养,读私塾3年.1930年出走,离乡背井,走上从军路.  相似文献   

15.
北京青年报4月19日登载,丰台二中初二(9)班学生邹帅的父亲,是海军航空兵的专业画家,他为配合学校的青春教育,在学生们以班会的形式集体过十四岁生日之际,从军营寄给邹帅一张照片作为生日礼物.照片是六年前邹帅的父亲去海南某部写生,与爱好美术的青年飞行员,今年4月1日在海南上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被授予海空卫士称号的王伟的合影.  相似文献   

16.
“我外祖父的照片,我父母结婚时的照片……然后,有了我,这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你们也许要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父亲、漂亮的母亲?是不是弄错了?其实我长得还是有些像我母亲的。”7月17日,当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天津大学愉快讲述亲情故事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正在上海做“世博会大使”。  相似文献   

17.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今年快80岁了,是老军人、老干部,最近这一个月,他吃不好喝不好,为了他的个人档案又操心又跑腿."孙女士心疼地告诉记者,不久前她父亲的一位老战友到家中做客时,带来了一份几十年前孙先生在国棉三厂的档案资料."我还活得好好的,现在竟然见到自己的原版档案了?"孙大爷抚摸着档案里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心里很小是滋味.  相似文献   

19.
舒心的微笑     
我曾寄住的学院西门内,一间平房住着三口之家.父亲五十出头,中度半身不遂.母亲瘦弱矮小,家庭妇女模样.儿子二十多岁,相貌堂堂,却是严重的脑外伤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是大学毕业不久的一次工伤所致.  相似文献   

20.
美保子的回忆 1945年8月,12岁的美保子在睡梦中被母亲粗暴地摇醒, "战败""回国""快"这些词语在慌乱的父母口中反复出现,美保子和姐姐一起匆忙地收拾着远行的包裹.家里好多东西根本带不走,江渡一家老小背着简单的行李随着"开拓团"的其他家庭一路向南没日没夜地奔跑.年幼的美保子累了、困了、脚上磨出水泡了,但是平日慈祥的父亲就像一只愤怒的狮子,不允许他们有一刻的停留.他们身上的包裹随跑随扔,到最后已所剩无几,父亲和母亲怀抱里还有更年幼的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