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志愿军与小金花告别时的情景,在追述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的经过之后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3.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纲指出的“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要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是这样做的: 一、整体阅读,感知全文 教学时,我遵循着“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从解题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亲人”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亲人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作者称朝鲜人民是亲人?(以填空形式出现: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在五次战役中——,为了救伤员又——:为了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嫂上山挖野菜,结果——。所以作者称朝鲜人民是——。)最后通过抓课文中心句“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总结全文,使学生明白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二、联系整体,分析部分 1.抓中心句,突出重点。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诚挚的情感。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边读,一边想”这个重点训练项目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写大娘一节抓“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一句,让  相似文献   

6.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刘玲 《考试周刊》2012,(93):51-52
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8.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本篇课文是本组教  相似文献   

9.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九五八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典型事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教学时,为了突出讲读重点,先板书志愿军称为“亲人”的三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提内容范围,请你自由表达。如此宽广的写作空间,你一定很喜欢写吧?那么,该如何来写好呢? 一、把握自主选材。如何选取材料是这次习作成功的重要环节。同学们对做过的事或接触的人往往如过眼烟云,一般疏于观察,感觉无法选择,无从下笔。所以。你首要的任务是善于引生活之源,搜集你最想表达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lt;志愿军战歌&;gt;)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lt;志愿军战歌&;gt;出国参战的.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0周年.前不久,有当年参战的志愿军老战士,去朝鲜祭奠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他们在烈士碑前,热泪长流,久跪不起……此时此刻,当年在朝鲜与美军作战的场面,尤其是就要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以前,在解读《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许多,却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之情,也忽视了志愿军战士背井离乡,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付出的更多的事实。如果学生只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可爱,而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话,那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就称不上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确定学习思路教给读的方法──《再见了,亲人》教学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李智《再见了,亲人》一课,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抒情散文,读来十分感人。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它是以志愿军战士向朝鲜人民话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的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因此,要使这篇课文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应披文入境,以情感人,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5.
“文情并茂”的小语教材有不少表达“爱”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以琢磨、领会,以便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升华情感。一、异国之爱——永结同心《再见了,亲人》一文叙述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上向朝鲜人民告别时的几个生动场面,热情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文章通过“大娘为救伤员失去唯一小孙孙”“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娘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脚”等典型事例以及志愿军“昵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切的“爱”。文章结尾“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升华了“爱”的情感。又如《心愿》一文通过“我”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五课《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内容生动,饱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话别的场面描写在表达形式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中间是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下话别的场面。课文中的话别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我就让学生想象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水还深。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  相似文献   

18.
林秀平 《辅导员》2013,(16):89-90
<正>教师们都知道,选择教学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不懂的,不教已懂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却依然经常重复着教给学生已懂内容的错误,浪费着学生课堂宝贵的40分钟时间。《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  相似文献   

19.
怎样选材     
课堂回放 一、材料的积累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题是"怎样选材",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才能写好文章.再好的厨师,没有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新鲜可口的美食.同学们,选材有个前提,你们说说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它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2.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