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以马铃薯淀粉为基础原料进行白糊精和黄糊精的生产技术、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日后生产提供合理的参数指导;方法: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白糊精、黄糊精的最佳参数。[结果]通过试验得出生产白糊精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0、温度120℃、时间2h、体系含水量23%。生产黄糊精的最佳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5、温度140℃、时间2h、体系含水量20%。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喷雾工艺制备酶解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并对性能进行研究。确定制备参数:淀粉乳浓度40%、p H值8.9、温度35℃、时间4h、酸酐3%。酶添加量为0.2(U/ml),在此条件下,乳液乳化能力达到保油4.5倍,乳液稳定性48h,0.1,干粉溶解不托尾,溶解时间30min以内,干粉流动性测定值2.5。  相似文献   

3.
梁文文 《大众科技》2011,(4):106-107
文章分析了以钢渣为原料的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垃圾渗滤液的pH呈酸性,投加活化钢渣为10g,反应时间为3h时,六价铬的去除率可达到42.9%,氨氮的去除率可到达63.0%。动态试验中活化钢渣对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为0.077mg/L,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为108.32mg/L,与活性碳吸附效果相差不大,在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一定的经济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生  黎松  刘献伟 《科技通报》2013,(6):30-31,34
以二苯基硅二醇(DPSD)、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 H 4)和含氢双封头(HMM)为原料,70%浓硫酸为催化剂,制备高折光LED灌封胶用液体交联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交联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折射率和收率的苯基氢基聚硅氧烷,含氢量约为0.6%,具有较优的热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含锌硫酸废水、铁屑、硅酸钠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铁锌絮凝剂,对聚硅酸铁锌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聚硅酸铁锌处理高COD马铃薯淀粉废水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控制聚硅酸铁锌絮凝剂的Si O_2质量分数为0.02~0.025,(Fe+Zn)/Si摩尔比为1.5~2,硅酸活化的p H 1.56~2.12,活化时间为8~16 h,陈化时间为18~48 h时,可制得絮凝性能优良的聚硅酸铁锌絮凝剂。用制备的聚硅酸铁锌絮凝剂絮凝处理淀粉废水,COD从5642 mg/L降低到733 mg/L,SS从1270 mg/L降低到76 mg/L。  相似文献   

6.
以4-哌啶甲酸为原料,合成3-甲叉-奎宁环碱氧化物。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溶剂量等对产物的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此路线合成的3-甲叉-奎宁环碱氧化物成本较低、操作安全、质量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神府煤为原料,可溶性淀粉为添加剂,通过可溶性淀粉改善煤的大分子结构,在微波的作用下研究可溶性淀粉对制备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和煤质量比为3:10时,吸附率达到最大,为87%,并以此为原料,在微波高火,加热时间15min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碘和亚甲基蓝吸附值最大,其值分别为1370.52mg/g,7.984032mg/g。  相似文献   

8.
以玫瑰花和糯米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曲量为5%,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h,玫瑰花汁液的加入量为30%,糯米酒的加入量为30%,蔗糖的加入量为7%,柠檬酸的加入量为0.1%。  相似文献   

9.
以粉煤灰和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玻璃粉为粘结剂,添加淀粉作造孔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过滤用多孔陶瓷。确定了淀粉的反应温度;探讨了烧成温度和造孔剂添加量对多孔陶瓷气孔率、抗折强度、液体渗透率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在400℃内快速反应;合理的烧成温度为1060℃,此温度下气孔率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7.76%和25.81MPa;合理的造孔剂添加量为15%,其气孔率为29.68%,强度为18.65MPa,液体渗透率为0.834cm3·cm·P/cm2·h。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分别讨论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淀粉与单体配比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58℃左右预糊化30min,引发剂用量0.3g,淀粉与苯乙烯质量比1/2(20g/40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小时,可达最大接枝率56.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进水氨氮浓度为914.2mg/L,水温18℃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method,MAP)处理高浓氨氮污水时p H值、反应时间及镁盐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5,反应时间9min,n(Mg2+):n(NH4+):n(PO43-)=1.2:1:1时,出水氨氮浓度为16.19 mg/L,去除率可达到98.18%。  相似文献   

12.
何成  陈建 《内江科技》2013,(6):80-81
正硅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得到聚硅酸乙酯,当加入盐酸量为0.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时,制备的聚硅酸乙酯粘度适中,成膜性能好,适宜用作涂料。颜填料加入量为20%时,涂料不易开裂,性能最好。加入20%的聚氨酯对聚硅酸乙酯进行改性处理,聚硅酸乙酯改性涂料的成膜性能、附着力、耐水性和耐酸性都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骨炭吸附除氟的最佳工艺条件:当投药量为6g/L,在pH=7,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未改性骨炭对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模拟废水的处理率达到81.2%;采用硫酸铝对骨炭进行改性,当投药量为6g/L,在pH=6,反应时间为60min,T=15℃的条件下,能使氟离子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废水出水小于1mg/L,处理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92.2%。  相似文献   

14.
厌氧真菌能够产生高比活力的纤维素酶,但由于对厌氧环境的生产条件要求严格,生长速度缓慢,并不适合规模生产。本研究将厌氧真菌内切型-β-葡聚糖酶基因af1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28a(+)-af1。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重组质粒转化后获得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af1。采用SDS-PAGE蛋白电泳对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在40 kDa附近得到与目的基因af1表达蛋白理论值相当的明显条带。AF1酶蛋白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C。重组大肠杆菌的摇瓶产酶试验结果显示:诱导培养18 h时,内切型-β-葡聚糖酶(CMC酶)活力可达410 U/mL。该项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构建内切型-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武川县燕麦为原料提取β-葡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h、pH9.0。  相似文献   

16.
以碗莲的茎尖为实验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离体碗莲茎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茎尖萌发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5mg/L+GA31.0mg/L+3%蔗糖;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5mg/L+3%蔗糖;生根培养基为:MS+IBA1.0mg/L。光照14h/d.总结了碗莲茎尖组织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某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降低含黄连素制剂的苦味,在优化工艺上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β-环糊精包合工艺,降低黄连素的苦味,筛选了黄连素包合工艺。结果:黄连素加入量影响包合工艺最为显著。结论:本试验筛选出最佳包合因素即:加水量∶β-环糊精=100∶10,加入黄连素1g,包合40min,用此工艺使黄连素极苦的口感得到了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昕 《科技通报》2000,16(4):278-282
采用 As 3.350酸性蛋白酶对豆饼粉进行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原料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 :5% HCl,豆饼粉加水比为 1∶ 4,90℃处理 3.5 h;酶解最佳条件为 :每克原料的酶浓度为 60 0 0 u,p H为 3.0 ,温度为 45℃ ,时间为 9h.预处理前过 70目筛 ,加入 2× 1 0 -3mol/ L的Ca Cl2 ,并加以搅拌 ,可使氨基酸态氮生成率达到 70 % ,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 0 .9g/ l0 0 m L左右  相似文献   

19.
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糖原、麦芽寡聚糖等葡萄糖聚合物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根据所含葡萄糖基的个数,可将CD分成多种母体CD,常见的有ɑ、β和γ-CD三种,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药学领域中,研究人员发现β-环糊精(β-CD)具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优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与许多无机、有机分子结合成主客体包合物,并能改变被包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保护、稳定、增溶客体分子和选择性定向分子的特性。本文对β-环糊精(β-CD)及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合成1,4-丁二磺酸二钠盐的工艺。在1,4-丁二磺酸二钠盐的合成过程中,由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EDTA,最佳反应时间只要约3 h,与文献[1]中长达36 h相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反应平均转化率为99.39%。建立了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1,4-丁二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条件为:非涂层毛细管柱为50μm×81 cm(AGILENT),缓冲液:20 mmol硼砂溶液(pH=9.24),检测波长:191.2 nm,电压进样,进样电压30 kV,进样时间5 s。对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及重现性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日内变异系数0.8%,日间变异系数0.5%,回收率96.5%。HPCE法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及快速测定的优点,非常适合于1,4-丁二磺酸二钠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