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博  石静 《今传媒》2016,(9):32-33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暴力表述方式日趋多样化,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联系也日益复杂。近年来,校园暴力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媒介暴力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媒介暴力研究的相关论争,从媒介暴力的定义入手,通过大众媒介的特点来分析媒介暴力的手段,并借助数据与调查寻找出媒介暴力与受众攻击行为的关联,以便寻求媒介暴力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金金 《今传媒》2016,(2):48-49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上很多人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的报道导致了更多的现实暴力.本文以校园暴力事件为基点,对媒介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媒介暴力与现实暴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媒介暴力并不一定会导致现实暴力,但也要防止媒介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介暴力负面影响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就此问题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媒介暴力的内容分析、媒介暴力的效果、媒介暴力控制对策等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笔力图在介绍美国媒介暴力研究的同时,对比中美的情况,为我国的媒介暴力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借鉴性的经验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媒介暴力、信息伦理与传播民主的议题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对媒介暴力的思考,突破效果研究的范畴,转而从信息伦理角度,以及从暴力与民主的关系角度而提出的传播民主问题建构议题。重新审视了媒介暴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杜绝媒介暴力,除了重提社会责任,倡导媒介自律外,加强法律监管更是重中之重。并且,只有充分扩大舆论民主,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才能消除信息暴力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邓婕 《新闻世界》2014,(6):32-33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7.
媒介暴力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为有效治理媒介暴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我们在此做以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苏畅 《新闻世界》2014,(7):279-280
伴随媒介的发展、技术革新,以及媒介深入社会生活程度的加深,媒介暴力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复杂化,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各类平台的表述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本文选取影像文本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从内容方面分析媒介暴力如何利用媒介平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9.
王君杰 《东南传播》2013,(8):105-107
媒介暴力一直是媒介效果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大众传媒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甚至连动画片中也存在暴力镜头,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媒介暴力的控制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以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法中的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媒介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暴力"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使用者的权利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媒介暴力的表现形式切入,分析在媒介暴力事件中,媒体与网民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的权利的赋予与僭越,研究在媒介暴力现象的整治中,大众必须明确自身所享有权利的边界,以及在获得自由的同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苟雨露  周丽 《今传媒》2016,(4):57-58
微博凭借它的"短、平、快"等独特优势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是公民表达舆论的新平台.它在公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微博中也充斥着互骂、人肉搜索等暴力现象,这是新平台之上的媒介暴力.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有以多压少、以强压弱、以大压小三种表现形式,使得微博媒介暴力的危害更集中、速度更快.笔者从用户、舆论领袖、微博运营商和法律四个角度得出微博媒介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愈发肆虐,如今的网络暴力将现实与网络虚拟连接起来,使其影响力和伤害程度比刚出现时扩大了许多,对于接触网络最为频繁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暴力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媒介素养,本文针对网络暴力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时代,媒介无孔不入,媒介暴力对受众影响更为广泛。主要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在杨立川教授的指导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媒介暴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媒介暴力的管理规范和学术研究,克服媒介暴力的消极影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里刊登他们的几篇研究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媒体暴力的危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白  郭锡哲 《新闻传播》2007,(11):53-54
一、媒体暴力的现状与趋势 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而另外一种则是“媒体本身的暴力”,指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本文着重探讨第一种媒体暴力,即媒体中的暴力。  相似文献   

16.
媒介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在此从政治、经济、媒介生态、受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宋桂花 《新闻知识》2012,(12):28-29,81
媒体行为暴力往往因其对当事人或涉事者等实施的一种不当的僭越或侵权行为,而对其造成身心伤害。媒体行为暴力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四种:揭伤疤式采访造成的"二次伤害",频繁采访对当事人的人身侵扰,制造舆论暴力令当事人陷于尴尬,镜头暴力对人格的践踏与侮辱。本文力图从三个维度探究防止媒体行为暴力的策略,即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和积极建构媒介批评机制,以期构建和谐的媒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中暴力内容过多,势必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对环境的恐惧,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治理媒介暴力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沈佳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92-193
媒体暴力是中国传媒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和城市居民紧密联系的最重要的媒体——都市类报纸更是逃不开媒体暴力的阴影,甚至成为反媒体暴力的主战场.利益的驱使是都市类报纸媒体暴力的秘密所在地.加强受众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是都市类报纸逃脱媒体暴力阴影的最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