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层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别是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分布样式直接影响流体的空间分布,制约油气成藏的过程,同时还关系到钻井工程的安全,因此对异常压力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异常压力的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关系法、等效深度法、正常压实趋势法以及Fillippone法等,地震反演法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超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使得现阶段油气储运行业获得了较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加大的挑战。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且挥发性极强,在油气的储存和储运过程中在所难免的会发生蒸发和扩散等现象,当这些挥发扩散的油气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财产人身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管理控制,不断的发现油气储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地层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层。董家海子东构造位于昌吉凹陷东部,其侏罗系地层油气显示良好.其中的某些钻井试油还获得了工业油气流。通过油气地球化学、测井、钻井等资料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了其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侏罗系较厚的煤层是油气的主要源岩;煤系地层生烃作用导致在致密的侏罗系砂岩中产生强超压,这些超压成为油气成藏的动力;强超压在地层中引发水力破裂,油气沿着水力破裂在上覆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黄蝶芳 《内江科技》2010,31(5):77-77
构造应力场研究是目前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通过介绍构造应力驱动油气运移的机制以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阐述现今人们对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碎屑岩储层的孔、渗低,根据物性差异及压力特征,划分为四种类型:常规物性常压储层、超致密低超压储层、致密中超压储层、超致密超高压储层。在川西坳陷已发现的油气田和含气构造中,绝大多数为致密超压储层。四类储层中天然气储量最大的为侏罗系"多源气藏"致密中超压储层带,其次为上三叠统须家组"原生气藏"超致密低超压储层带,储层压力系数小于1.07或大于2时天然气产储量明显减少。依据超压储层的纵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有助于确定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7.
王琴 《内江科技》2013,(2):145+155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始自1954年,尽管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但是对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地质认识和勘探部署,尤其是盆地东部,还存在着许多空白区以及未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油气勘探程度低和构造复杂以及地质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不清楚。本文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油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该地区新生界的构造特征与地层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勘探区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管道压力的预警自动监测仪器设计是保证管道油气运输的关键。传统的管道压力预警监测设计装置采用周期性高低频压力信号检测方法,无法有效实现对异常压力状态的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管道压力预警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模型,FPGA可编程逻辑控制信号转换成两路相反的驱动器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器,进行压力信号采集,设计直接型I滤波器进行管道压力信号特征提取,DSP和FPGA通过SPI口进行通信,给DSP一个启动AD采样信号,实现超压预警和自动监测。最后设计出硬件电路。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管道压力检测,当油气运输管道中的压力信号超标时,具有较明显的预警波峰,实现对管道压力的准确实时预警和监测,保障了管道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帅  冯樊  侯萌萌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355-357,361
石油工业是国内率先应用遥感技术并形成规模产业的部门之一,石油遥感应用技术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油田环境监测,油气工程评价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文章从遥感技术和石油工程的关系以及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遥感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分析说明了目前遥感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遥感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3):4-4
自从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钻探出的中国最深油井——塔深1井成功完钻以来,研究人员就通过这口深入地底8408米的超深井,不断探索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油气蕴藏秘密。 负责这口油井建设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北石油分公司近期公布,勘探人员在深入地底800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液态石油,这一发现推翻了以往公认的该深度地底不可能存在液态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发现并利用天然气和石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发展石油、天然气只是近100多年的事情。经过不懈的理论探讨和勘探实践,人们逐步确立和完善了系统的油气生成、聚集和油气藏形成、分布的理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
在工业活动中需要大量的石油能源和天然气能源,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使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天然气能源已经成了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类型之一。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和供应都需要依赖于油气储运设备,只有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够保证储存工作和运输工作的安全性。但是油气储运设备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因此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就很有可能会增加油气供应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本文分析了油气储运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以及维护措施,以求可以为油气储运设备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钱焕菊 《内江科技》2012,(11):132-133
胜利西部探区地质条件复杂,测井及地层实测压力资料较少,二维地震速度谱分辨率较差,导致对高压异常的成因、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地层压力的确定在钻井工程和地质研究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研究,本文利用测井声波时差或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为钻井工程设计和油气运移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云伟 《内江科技》2009,30(6):89-90
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存在着侧向分流,但侧向分流机理始终不清,这成为该学科有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基于已有认识和典型实例分析,本文对断裂带构成特征、渗流能力及其封闭性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阐明了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的侧向分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的渗流能力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非均一性分布特征,这对油气沿断裂带的侧向分流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断裂带幕式活动间歇期,油气首先在断裂带良好封闭段下部发生差异聚集,然后再发生倒向分流,油气优先侧向注入紧邻断裂带封闭段底部的砂岩储集层,然后向下依次注入其他砂岩储集层,而那些纵向上远离断层封闭段的良好砂岩储集层可能没有油气注入。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油气勘探区,已钻井揭示,凹陷内超压普遍发育,超压分布特征如何?超压分布特征是与埋深相关还是与深度相关呢?本文在研究区少井的情况下,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西湖凹陷超压的横向分布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西湖凹陷超压受深度和层位双重控制,西斜坡超压主要发育在平湖组,西次凹和中央反转构造带超压自花港组开始发育,并且超压顶界面深度自凹陷边缘往凹陷中心有明显变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许多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与当地石油企业的关系(简称油地关系)并不十分和谐,这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分析了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积极意义,探讨了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整合面在油气的成藏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油气运移、聚集等方面。同时,不整合的类型不同,油气的运聚关系也不同.因此,研究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寻找油气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业生态学视角的石油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已经由以煤炭为主向以油气为主转变,中国石油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在分析了石油工业代谢过程基础上,研究了工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石油产业生态链,重点剖析了狭义生态产业链,从石油石化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的角度研究了石油产业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数据思想、情报计量学理论、创新管理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论文数据与油气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石油天然气行业科研创新与行业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量与行业油气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行业油气产量影响较少。经过平稳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异方差检验等,得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论文数与油气产量之间存在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78-1783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