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屯堡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基础雄厚,其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社会的普遍认可,具备了构建"屯堡学"的条件.构建"屯堡学"能够将屯堡研究上升到国家层面乃至世界级的高度,开辟屯堡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有利于促进屯堡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屯堡人的非宗族性与明初的军事移民背景和"卫所屯田"制度有着根源性联系,屯堡人的特殊的居住模式、通婚圈、家庭类型和人口迁徙模式都彰显了其非宗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讲话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致辞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主持会议2010年11月18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屯堡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10年会在安顺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研究员,安顺学院党委书记李彦西教授,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安顺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安顺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铁,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吴晓萍教授,凯里学院副院长徐晓光教授,安顺学院副院长令狐荣涛教授,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师范  相似文献   

4.
安顺屯堡人是汉民族中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同它毗邻的少数民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又与其它汉族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按照清代和民国所编的地方志书的记载以及综合考察现当代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安顺屯堡人主要是对明代卫所屯田制废弃后,生活在西秀区,平坝,镇宁,普宁,长顺等地明屯军后裔的专称。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屯堡文化的形成及其状况,探讨屯堡魂在屯堡人生存中的精神作用和屯堡文化的军旅特色。作者认为对屯堡文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屯堡风情的旅游开发尚有发掘潜力,对于屯堡文化的研究应忠于史实,推陈出新,才能促使屯堡文化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屯堡学研究"栏目建设,拓展屯堡文化研究视野,提升屯堡文化研究水平,突显学报办刊特色,本刊现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征稿要求如下:1.稿件内容需围绕有关屯堡学的学科建设、理论建构及屯堡民俗、宗法、聚落、卫所、文献、文学等,字数不少于7000字。2.稿件要展示屯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重视成果的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3.优先录用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基金项目的课题名称必须与本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对屯堡文化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从建筑学、建筑工程技术视野对屯堡文化的研究缺环——屯堡建筑的技术性保护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为安顺屯堡文化的研究开辟出一片新的园地,为屯堡建筑完整地保护与合理地利用提供良好的学术依据,为我国喀斯特地区屯堡建筑群落的规划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黔中屯堡人与北盘江"喇叭人"是明代军事移民后裔,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生息繁衍,表现出了相似的文化事象。婚姻礼仪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仪礼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梳理、比较了屯堡人与"喇叭人"的婚姻仪式,可以窥见两个族群的共性,以期为研究明代屯军后裔历史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将普通话和其它与屯堡方言相关的地方语言作参照系,考察屯堡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的特点及其同屯堡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屯堡学的建构过程中,应当把隐藏在屯堡背后的卫所突出出来,设定具有超出特定区域的共性议题,以促进屯堡文化研究的地域超越.在屯堡研究的时间维度上,一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的溯源性研究,另一方面则要进行复杂的历时性区分.基础工作方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系统性的资料发掘与整理,以适应或突破新资料出现为特征的专门学问产生模式,也是屯堡学建构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典型屯堡普遍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这一空间特征与其形成的历史过程相关,并得以延续至今.其中,寨墙寨门、主次街巷体系和中轴主街以及村口塘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三项.即寨墙和寨门可以确定出较为规整的聚落边界;主街作为全村的主要中轴线与各条次巷相连,形成尺度差异明确的主次巷道体系,各种重要建筑如村庙和戏台沿主街布置,并紧邻场坝;村口塘则位于村庄中轴线延伸的寨门前,与中心场坝遥相呼应;这几种空间模式所反映出的结构严整、主次分明、层层围护的军事卫所空间组织特征,与历史文献中记载一致,承载了屯堡历史上抵御外敌的重要村落历史记忆;在"屯戍体制"逐渐瓦解后仍能在后代的村落演变中得以保存,仍然是全村各种重要的仪式活动的中心发生地,同时在"屯堡"主体性的延续与重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了屯堡村落中鲜明的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17.
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方法、组织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鲍家屯村为例,考察了屯堡人招赘婚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屯堡招赘婚盛行是明代中后期以来屯政败坏的体现,对传统父权制下的"性别偏好"有消解作用。招赘婚还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同时,屯堡招赘婚也导致了一些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9.
集中在黔中安顺一带的屯堡社区,源于明代卫所制度,形成独特的汉民族族群及其文化系统,也培育了勾连国家与社会的市场体系,双堡市场碑刻成为重要见证。不惟如此,该碑亦可管窥屯堡村落的起源、性质、规模、土地税赋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将普通话和其它与屯堡方言相关的地方语言作参照系,考察屯堡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的特点及其同屯堡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