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4,(1):34-37
<正>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2.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由于此前和量子霍尔效应有关的科研成果已经3获诺贝尔奖,学术界很多人士对这项“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望。那么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它的研究为什么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130年多前,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先后发现了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1980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14,(1):22-23
正张金松,清华大学物理系2008级博士生。所在团队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关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被杨振宁先生称为第一次在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曾任物理系研究生会学术副主席,获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荣誉。2013年7月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8月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相似文献   

5.
科研进展     
物理所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其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基础领域之所以获得如此重大发现,并领先于发达国家,离不开团队合作,更离不开国家对科技人才的政策。这些政策让我心无旁骛地工作,使我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享受科研的乐趣。"近日,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座谈会上,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7.
肖太陶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94-1600
 吴致远、梁国钊两先生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亏待了吴健雄吗?》这篇文章,对《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一文的部分观点提出了批评。本文从七个方面对他们的批评做出回应,并着重就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脑的发现”与“眼的发现”、如何看待诺贝尔奖、“吴健雄的实验够不够好”、“精确与原创是什么关系”等关键问题,做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8.
超导研究突破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1987年那一轮超导研究突破中,可以得出五点科学方法论的启示:一,诺贝尔奖只授予穆勒、柏诺兹而未授予朱经武、赵忠贤,说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科学评价标准已为诺贝尔奖评委会所公认,朱、赵二人的贡献难分伯仲,而一项诺贝尔奖至多授予三人也是一个原因;二,对信息迅速掌握十分重要,但正确鉴别信息更重要,因为“伪信息”会干扰科学家的正常思维;三,观察、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虽是科学发现得以公认的条件,又是“发现”者避免错误的保证,科学家在一项新发现面前要保持热烈而镇定的情绪;四,科学家极需一副辩证思维的头脑去计划和判断自己的行动,自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五,合作是研究成功的一大法宝,其前提是科学家之间心理相容,这要靠领头人良好的作风和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工作去保证。  相似文献   

9.
匈牙利享誉国际的科学史家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可能是国外研究诺贝尔奖史著名学者中唯一从技术层面指出过吴健雄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原因的人。他指出,吴健雄为李政道、杨振宁的理论发现提供了实验上的证据,应该与李、杨一起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吴健雄所以未能获奖,一是因为她的实验发现公布太晚,未能得到当年的获奖提名;二是因为吴健雄的实验并非是唯一证明杨、李理论的实验,有资格当选的候选人多于3人。更由于女性的获奖者人数很少,吴健雄被诺贝尔奖遗漏的事实便显得更为突出。部分学者在探究吴健雄未能获奖的原因时,所以会出现一些偏颇的结论,可能与对诺贝尔奖遴选程序和准则,特别是对颁奖《章程》的缺乏了解有关,因而未能把该不该授奖与能不能授奖区别开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恩众 《软科学》2007,21(4):66-69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实证分析,发现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分段模型表示更接近实际;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需要"股东监督"这一公共品,大股东更有动力对公司实施监督,但大股东持股也会产生隧道效应。刺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抑制其隧道效应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一、惊人的发现研究喇叭管的增流作用,始于1984年。双喇叭水气力效应(以下简称效应),于1994年10月5日,在一次水流动力学的定量实验中意外地被本人发现。刚发现时,惊讶不已,感到不可思议。重复实验,效应重复出现,差别明显的比较实验数据,排除了实验误差的可能,这才确信是科学事实。效应是一种神秘的流体物理现象,它展现出惊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它的应用,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现经本刊公布效应的两组比较实验,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深切关注,也希望感兴趣的科技界人士。一起来验证和研究,并竭诚欢迎流体学家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4-318
表面化学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的实验证明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领导的研究组,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李微雪,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以及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张绳百的研究组合作,对Si衬底上生长的平顶  相似文献   

13.
碳这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直是声名显赫的家族.首先在化学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含不含碳元素.这么一划分,几乎就把地球上的化合物划走了一大半.至于这一家族中辈出的"英才",人们简直可以如数家珍.从我们日常制造铅笔用的石墨到象征财富、地位的钻石,都是碳这一族的成员.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足球形的碳60.这种新型材料在超导、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发现它的科学家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发明与创新》第3期登载了罗耀春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揭开穆宾巴效应的面纱”,文中对产生穆宾巴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笔者对穆宾巴效应也非常感兴趣,并着手对其进行了研究。经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和罗先生基本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两个罗先生没有提到但对结论又非常重要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梅世强  位豪强 《科研管理》2014,35(7):116-123
把高管持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范围集中到创业板市场,得出了与其他学者不尽相同的结论。研究发现,创业板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与主板和中小企业板有明显差异,这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对公司价值影响的"效应区间"不同于其他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分别以标准化的市场价值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指标,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与壕沟防御效应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低于20%或高于50%时,利益趋同效应大于壕沟防御效应,高管持股比例在20%—50%时,壕沟防御效应大于利益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按照诺贝尔当初设奖的本意,诺贝尔奖应该颁发给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但是,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精英中,菲利普.勒纳德是属于极少数十分特别的人物。他的前半生对科学做出过重要贡献,也因对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发现X射线、汤姆逊发现电子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都是在  相似文献   

17.
孙学军 《百科知识》2011,(21):27-28
在诺贝尔奖100余年的历史上,好像没有哪个科学发现像X射线那样具有传奇色彩。伦琴因为发现这一射线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但这仅仅是百年传奇的开始。此后的100多年,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生理医学领域,X射线被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诺贝尔奖传奇。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促进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此过程中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市场扩张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路径;(3)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区域创新的过程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是捍卫和激励创新的关键举措,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络阻滞现象是在人体机能调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本文对引起针效阻滞的方法、特点及其机理作了比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作者及其同工者发现以适当的针刺效应为指标,以针效阻滞定位检测针刺时体表出现的经脉轨迹的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针刺效应的基础上,而且也只有在针刺过程中方能检测出来,对进一步探讨针刺效应的途径和针刺调控的机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爱因斯坦通信集、诺贝尔奖资料以及有关广义相对论的文献目录这三方面着手考察从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引力场方程后的第一年)至1920年(英国日食实验结果公布后的第一年)德国物理学界对广义相对论的态度。本文试图总结这一态度的特点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同时讨论1919年光线弯曲实验对德国物理学界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从1916年到1920年,不同于荷兰和奥地利,德国并没有出现一个以物理学家为主的广义相对论研究团体。这背后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原因:爱因斯坦的研究风格、量子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物理学的地位。而在光线弯曲实验结果公布之后,虽然支持广义相对论的德国物理学家人数增加,但坚定的反对者依然存在。实验上关于引力红移效应的否定结果也令一些人试图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广义相对论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