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录生活"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标、教材的要求,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通过课前谈话、激趣导入、探究写法、拓展迁移等环节,并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解决了习作教学"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单元习作预习单"的设计主要分导语、内容、支架和评价四个板块,使用时要做到分层要求,重在观察、体验中思考,不仅用在课前,更应贯穿习作教学指导的全过程。预习单的有效使用能够填补学生习作动机、生活积累及表达水平的落差,是实现习作教学指导与学生生活有效对接的最佳路径,有效地解决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主要阵地。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领着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讲讲习作范围后,立即让学生写作,待批改习作时才指出立意、取题、选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做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为改变“重视写后批改,轻视写前指导”的习作教学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单元习作写前指导“三步六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语实验中,我们试行了“两课时三段式”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把两节作文课分为“指导——拟写——评改”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把导、写、评、改串成整体,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融为一课。根据低、中、高三个年级的不同,习作的要求和目标的不同,“两课时三段式”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和各环节的要求、重点和辅导方法、时间分配,都不相同。现将“二课时三段式”作文教学的课堂教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找寻“做作文”的依据误区之一:拘泥环节,耗时太多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精耕细作的多,大胆放手的少;按部就班的多,勇于创新的少。作文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命题,并指导审题;学生写初稿;教师抽样点评;学生自改;教师修改;学生誊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作出评价;教师总体讲评。这样做耗时较多,冗杂呆板的教学步…  相似文献   

6.
习作指导课是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学中能够找准习作指导的着力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为例,通过“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环节来谈谈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相似文献   

7.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已由传统的讲评分离逐渐地向讲评结合方面发展,“习作准备—→学生试写—→讲评导法—→循法自改—→草稿成文”的教学程序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师讲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程序。这种结构式的关键在“讲评导法—→循法自改”这个环节上。前些时,我听了一堂作文研讨课,这堂课要求用一件事写出一个熟悉的人的特点。上课伊始,学生拿出试写的习作,教师简要小结初作情况,然后分析例文导法,从而概括出写人物的特点:要从人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发愁怎么写,而微课与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恰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微课的特点、使用方法及作用等几方面阐述了微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相信会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习作练习中有很多是说、写合一的安排,即:口语交际与习作是同一主题。很多教师对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关注不够,表现在课堂上是各自为政。在很多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审题、选材教学环节中重复着口语交际课上已经进行过的内容,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教学时间的空耗,影响了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性。另外,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以侃侃而谈,但是一旦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结构层次凌乱;语言不通,用词不准;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可见,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调整、转化的过程(即修改的过程),而对这一过程的指导恰恰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教师通常把对习作的修改指导放置在学生成文之后,即习作讲评课中进行,这样做对学生帮助的实效不大,其一,学生认为老师已经进行了批改,自己没有必要再修改了,或是只改一些皮毛(错字、标点等);其二,讲评课中的修改指导,只是对共性问题提建议或是一起去欣赏优秀习作,这样的指导有积极的一面(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但指导的针对性不强。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体现教材“说写合一”的编写意图,将“说”与“写”有机结合,让“说”...  相似文献   

11.
一2003年3月,我面临一个难题———将要公开执教一堂作文课。虽然有过校级乃至地区级的作文兴趣活动课的教学经验,虽然有过一年中指导几十篇学生习作发表的经历,但我仍有很多困惑:1.应该说,一开始对现场作文指导的教学结构都是含混不清的。40分钟,要不要安排写?如果写的话,评议的环节怎么处理?2.从我以前的作文教学来看,是“玩”一段,写一段,改一段。至于说指导,更多的是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及对学生作文反复评改打磨。课堂上往往多见学生的活动,几乎没有技巧的指点。这是现场习作指导吗?3.如何去体现教师的指导?这里涉及到范文的使用。如果…  相似文献   

12.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开展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探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回归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事实上,如果不加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地写,实际上增加了取材、构思的难度,学生往往茫茫然。在自由习作实验中,我们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适时为自由习作导“源”、导“路”、导“改”,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自由习作田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13.
习作指导课是培养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学中能够找准习作指导的着力点并加以积极引导,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5》教学为例,通过激趣——启思——导写——评改四个环节来谈谈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的低耗高效。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16.
人们习惯于把习作教学分为作前、作中和作后三个过程.纵观现今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一热一冷中间空”.教师比较热衷于作前的动机激发、内容准备、明确目标;作后的修改,要么是教师写个评语,打个等级,要么是让学生自改、互改走个程序,要么来个习作评讲课,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一个总体分析,提几点进一步修改的建议.作中,即学生习作实践过程,是习作教学最关键的核心环节,反而是教师缺席、指导空缺,完全放手给学生“自由创作”.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与地区,乃至我国港澳台地区成功的习作经验告诉我们,他们不仅非常重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过程性指导,而且把习作修改有机地置于整个写作过程中[2]54-56.这恐怕也是我国习作教学深化改革所需要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教学可紧扣课,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各单项作技能训练,再在每单元的篇章大作指导中集中运用,把说、写、评、导贯穿于学生习作训练的全过程。这样从部分到整体,整体中有部分,形成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其中单项作技能训练形式有:搭框架、抓点子、写片段等。将片段写具体的方法有:扩展内容,引导说写;揭示结构,创造模仿等。单元作指导课时应多法活用,导、说、评、改一体。  相似文献   

18.
评改是习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曹雪芹十年寒窗,几易其稿才写成《红楼梦》这一名作。“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评改方法单一陈旧,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使得评改流于形式,个别教师甚至只重习作指导而忽视评改。面对这种种揪心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该怎样有效地进行习作评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认为以下几招或许能“玩转”习作评改。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学期习作目标课标关于第一学段习作教学的定位是“写话”而不是习作,我们绝不能按习作的要求来教写话。能写出一句到连续的几句话,这就是写话,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觉得写话不难。我们要着力培养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