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种觉察问题、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从训练思维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的本身比解决问题更富有意义。语文教学中.能否提出问题.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是否愿意动脑.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愿意动脑.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线性规划问题是高中教材中新增内容,也是高考热点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线性规划实际上是在可行域内寻找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及有关问题.它是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有机的结合,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集中体现.在2007年高考中,线性规划问题也是重点考察内容.本文以线性规划典型问题为例,分析说明线性规划问题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云 《学周刊C版》2014,(2):79-79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发展的体现.是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爽子 《母婴世界》2014,(4):52-53
出门在外.宝宝的安全是各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交通安全问题.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发生意外.因此.家长们一定要细心排除隐患.用心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5.
变通.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适当变换使之成为一个等价的较简单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较简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变通往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面对问题.如何变通求解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面对问题却常常束手无策.表现为数学变通意识和变通能力欠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而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要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学也就达到了它的目的,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没有问题了”恰恰是教育的失败.这不仅是观念问题,也是化学的现实问题.所以“问题教学”也就成为了当前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探索型问题     
探索型问题普遍存在于数学之中.探索型题型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型而言的.是“问题解决”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题型.和常规题目相比.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格调清新.它根据已有的知识素材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马向阳 《学周刊C版》2014,(5):137-137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当代社会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体验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问题的提出并不断地被解决,才充满蓬勃的生命力.最值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得分的难点.命题者的精心打造,使试题不断更新、富有创意,其中三条线段和的最值问题对能力要求较高,也是考生颇感困惑的问题.本文以近年中考题为例,探究此类问题的解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李晓群 《湖北教育》2009,(11):51-52
问题情境是指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包含生活化的问题事件。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是必要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问题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问题情境既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事件.同时又是数学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整线性相关问题是计算数论的中心问题之一.PSLQ算法是解整线性相关问题的重要算法.它是由Ferguson1987年提出(见文献[4]).它是一种非递归算法.本文介绍了PSLQ算法的相关定义及其发展现状,说明其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最鲜活的因素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每一节课都需要问题来推进。因此.问题是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素。在问题牵引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建良好的问题意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数学问题的衍生物.数学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而创造性思维则是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来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提出独特的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看来.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讲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蹈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9.
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典型问题.这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方法也多种多样.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构造不等式.现给出一些破解圆锥曲线离心率取值范围问题的常见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景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其次是情景,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