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2.
[案例 ]一次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 ,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 ,同学们一下子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 ,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 ,可没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 :“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 ,中午学生来问问题 ,他告诉学生老师正休息 ,下午再来 ,要么就说 ,‘我该下班了 ,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 ,这学生好坏不分 ,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示赞同 ,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 ,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是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拿自己不当回事 ,学生也就不当回事 ,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思…  相似文献   

3.
开汽车游戏目的:让宝宝认识汽车,并能模仿成人的动作。准备:一辆玩具小汽车。游戏方法:妈妈和宝宝玩“开汽车”的游戏,两个人面对面相隔一定的距离坐好,妈妈把玩具小汽车开过去,再鼓励他把小汽车开过来。妈妈告诉宝宝:“这是小汽车,小汽车在路上走。”然后,妈妈教他学习手握方向盘开汽车的动作,并对他说:汽车汽车,笛笛笛。”小手指游戏目的:1.让宝宝认识手指。2.使宝宝两只手都能伸出食指。3.在游戏中增进宝宝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游戏方法: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好,妈妈拿起他的小手,对他说:“这是手,手上有手指。”妈妈再教宝宝伸出一只手的食…  相似文献   

4.
一、游戏导入 ,调动情绪师 :同学们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通过游戏 ,调动学生的兴趣 )现在大家随着老师的指令开始行动 :把两只手平举 ,绕过头顶 ,然后 ,把手叠放在胸前。好 ,我现在要问大家 :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的同学有几个 ?左手放在右手上面的同学有几个 ?(大多数学生配合默契 ,且非常好奇 )师 :据说有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他发现左右手的叠放顺序与一个人的成才有密切关系…… (学生产生了好奇 )大家猜一猜 :他的结论是什么呢 ?师 :(课堂上一片嘈杂声 )我听见了 ,左手放在上面的同学的结论与右手放在上面的同学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5.
惯性的游戏     
我们在乘公交车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当司机遇到前方有障碍,猛地刹车时,车上站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当汽车忽然开动起来,车上的人又不由自主地向后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是惯性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老师这样做学生喜爱的幽默教师冯纲老师的体育课多变而灵动。"多变"表现在他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细小变化及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而"灵动"则表现在他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技术动作融入游戏,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自主学习,并获得施展才华的空间。一次,冯老师给五年级上课时,有几个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时动作不用力,手臂也不伸直,他看到后幽默地说:"当年日本侵略者就是这样离开的中国。"边说边把手举成了投降姿势,引起了一片笑声。他又说:"咱们看看谁的动作最标准、最认真,才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经给学生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老师伸出1个手指问学生,这是几?学生毫不犹豫齐答是1。老师伸出2个手指问学生,这是几?学生毫不犹豫齐答是2。老师伸出3个手指,问学生1加1等于几?学生再次毫不犹豫齐答是3,而不是2。这种现象在  相似文献   

8.
一、引入1.从谈话中引入教学内容。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班上男生有几人芽女生有几人芽再估计一下,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大约有几人芽收集学生的信息,板书:男生21人,女生28人,听课老师9人。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同桌相互讨论,再个别汇报。估计学生可能提出:(1)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芽(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芽(3)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共多少人芽(4)全班同学比听课老师多多少人芽……(1)(2)(3)三个问题请同学口头解答出来,第(4)题板书出示。眼评:课的开始,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而激…  相似文献   

9.
付慧 《贵州教育》2014,(20):44-44
正最近听了两节公开课——徐长青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和符永平老师执教的《数学小论文》,感慨颇多。我和同行们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发现了自己教学欠缺的地方。大家一致认为今后的教学一定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课堂游戏;重视教具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写"数学小论文"。一、积极开展课堂游戏徐长青老师在教学《重叠问题》时做了两个游戏,  相似文献   

10.
走进心灵     
“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整整玩了半节课 ,不曾有一个学生找我做“朋友” ,仿佛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于是我问 :“为什么不找老师做朋友呢 ?”孩子们沉默了片刻 ,陆续发言 :“老师是大人 ,不喜欢跟小孩子做朋友。”“老师平时不跟我们玩。”“我学习不好 ,老师不会跟我做朋友。”……童言无忌 ,孩子们的坦率让我羞愧难当 ,好不自在。于是扪心自问 :课堂学习 ,我曾有几次与学生平起平坐地商讨问题 ?课间游戏 ,我曾有几次陪伴学生丢手绢 ,跳皮筋 ?开展活动 ,我曾几次给学生当过合作伙伴 ,当过配角 ?一味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相似文献   

11.
胡瑾 《安徽教育》2013,(3):42-42
<正>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通过数学的自身特点,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通始终,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放心。老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教"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有效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一开始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周围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90页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如右图的转盘,学生转,转到哪个部分就做哪个游戏.二、摸球游戏1.第一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球(白球和黄球)共6个,两种球的个数不相等.男女生选择球的颜色.(2)学生上台摸球.(3)学生摸球后老师宣布结果.(4)师:对于这个结果,男生服气吗?这两种球的个数是怎样的呢?老师把球倒出来给学生看(5个黄球、1个白球).师:看看这些球,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吗?你们觉得游戏公平吗?怎样调整规则就能够使游戏公平?2.第二次摸球(1)出示要求:口袋里有3个黄球…  相似文献   

13.
姜丽凤 《班主任》2015,(2):26-28
【案例聚焦】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区别"拨"与"拔"的字形,并为它们找朋友组词。在几名学生正确组词后,老师点名让小杰回答。只见他慢吞吞地站起身,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手指不停揉搓着,一声不吭。镜头二:教室里,老师要求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很快,学生们都找到了朋友,只有小杰坐在座位上,尴尬  相似文献   

14.
My Teacher     
每个人都有老师,我也有我的老师。她是一位好老师,她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而且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在她的课上,我们不会觉得沉闷。我们常常做游戏,有时还开开玩笑。她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正>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是数学课的常用教学形式,游戏的效果,影响着课的效果。一、游戏植入数学课的分类游戏植入数学课堂上主要分两种情况:1.新知教学之后植入游戏新知后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理解。例如,二年级学习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新知教学后。师: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拍了几下手?生:5下。师:你比老师多拍3下,你应该拍几次呢?想好后,一起拍好吗?  相似文献   

16.
数学给人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有许多人认为是数学技能 ,其实不然。数学思想作为数学课一以贯之的教学目标 ,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更大。而巧妙的诱错练习 ,能使学生从“错误中”领悟有关数学思想。如教学“加减两步应用题” ,经过练习 ,学生形成了见“来”就加 ,见“去”就减的思维定势。发现这一单纯抓关键词的思维苗头后 ,我及时出示题组 :①车上有30人 ,下去8个 ,上来12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②车上有一些人 ,下去8人 ,上来12人 ,这时车上有30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在学生主动计算、验算、找错、改正的过程中 ,渗透了比较、逆向思…  相似文献   

17.
一、游戏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学生个个伸长脖子看着老师手里鼓鼓的黑包,当看到老师抓出一把小桔子时,又失望了。)师:我们来做个传桔子的游戏,把这些礼品送到每个人手中。(学生的兴趣又来了,人人坐直身子,跃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板书了一道题给学生讲解,但是非常遗憾,写的时候一不小心,我把问题“这时车上还有几个乘客?”错写成“这时车上还有几个人?”表面一看似乎没什么漏洞,但没想到的意外却出现了,就这几个字却引起了学生思维强烈的碰撞,并深深地震撼着我,现将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学过程及反思整理如下。 出示题目:一辆公共汽车有乘客30人,途中下车18人,又上车18人,这时车上有几人?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  相似文献   

19.
"9加几"的教学片断:师:请9位同学站在台上,6位同学站在台下。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台上台下一共有几位同学?生2:台上同学比台下同学多几位?生3:台下比台下少几位?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一下一共请了几位同学来做游戏。生1:老师一共请了15位同学做游戏。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经给学生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老师伸出1个手指问学生,这是几?学生毫不犹豫齐答是1。老师伸出2个手指问学生,这是几?学生毫不犹豫齐答是2。老师伸出3个手指,问学生1加1等于几?学生再次毫不犹豫齐答是3.而不是2。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沉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