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您有好的建议和做法吗?  相似文献   

4.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5.
日本有一所烹饪学校将40名幼儿分成5个班,每班由一名成人带领做菜,家长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做饭烧菜。做好了,一盘盘端上桌,大家试吃。有的家长说:“好吃。”有的家长扮鬼脸说:“太咸了。”不管是褒还是贬,大家总是笑成一团后散会。  相似文献   

6.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都抱怨孩子拿家长不当回事,有的家长甚至说:“他简直不拿我当人!”怪谁呢?谁让你做家长的自己不尊重自己呢?王晓春教授告诫您:家长自毁权威,将使家庭失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段好春藏不住【现场实录】正值暑假,记者在兴国县平川中学看到,很多学生家长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甲老师班上,有的家长要求把孩子放到乙老师班上。校党支部书记吴嘉清等学校领导微笑着向家长解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敬业,都会尽责尽职地把你们的孩子教好。“每一年都是如此,暑期里几乎天天有老表来学校。”吴书记对记者说。记者问一位学生家长:“据我所知,兴国县中学招生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你们却认平川中学这块牌子,这是为什么?”这位衣着朴素的农村妇女脱口而出:“平川中学的老师教得好呀!”这就是社会对平川中学的…  相似文献   

9.
淘猫妈 《家长》2010,(6):14-16
面对孩子成绩差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家长很难面对孩子不好的学习成绩,是虚荣心在起作用。”也有的家长说:“家长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的家长说:“我在情绪控制方面不是很好。”我的感受是,能够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已很用心。  相似文献   

10.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3.
谈到对孩子的爱国主义的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小孩子嘛,哪有什么思想?又怎谈得上爱国主义?这些,等上了小学、中学再说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就说在家庭,家长就应该并可能教育孩子从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首先,应该让孩子了解、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是非常幸福的。许多家长经常和孩子说:“你们现在可真享福呵!享的谁的  相似文献   

14.
因为儿子的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从前他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并无任何问题,并且有的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是够辛苦的了,大人接送可以让他们争取到多一点的休息时间。”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15.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上像乐乐和小宇这样的好朋友也有好几对,家长也常说:“我这孩子一到家就只讲某某怎样怎样,从来不提其他孩子的名字。是不是他不懂得和其他同伴交往呢?”有的家长还为此要求给孩子换座位。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怎样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然后,我以自己为例告诉小朋  相似文献   

17.
有个别年轻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学打了,就训斥道:“你不也长着手吗?你不会也打他!”有的则教孩子:“你打不过就咬他,咱是正当防卫,不用怕。”有的学生与同学打架,当老师批评他时竟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动手的,我这是正当防卫。”由此不难看出,不仅学生,连部分家长也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和怎样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呢?请先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活动设计小班“报纸发声”活动。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张报纸,看看孩子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报纸发出声音。活动中,家长们除了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各种方法之外,还要观察孩子的态度倾向、创造能力和表征水平等。妈妈的困惑一鸣拿着报纸拍打自己的左手,发出了声音,妈妈表扬了他,又问道:“还有吗?”一鸣又拿着报纸拍肚子,妈妈说:“这个你已经做过了,还有不同的吗?”之后,一鸣拍了大腿拍膝盖,拍了脑袋拍脸蛋,可妈妈总是说:“这个你已经做过了,还有不同的吗?”—鸣一脸的茫然。别的小朋友有的揉,有的撕,有的戳,有的吹,还有一个小朋友拿…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同学的影响,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孩子很可能会说“不”。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20.
每逢招生季节,常闻诸多家长有言:“就是卖血,我也要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读书!”笔者认为父母为自己孩子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除此以外,还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我常听一些家长说,花了几万元钱把孩子送到某重点中学就读,但该校离家较远,要寄宿。于是,家长又担心自己不在身边,孩子会交上不好的朋友,染上恶习。甚至有的家长干脆辞去工作,在学校旁边租一间房子,随时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家长们为孩子尽力寻求一个较高的起点,以期日后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