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梅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梅花了,但那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一种调料品.梅被植于园林中供人观赏,据《西京杂记)所载,大概始于西汉:“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际,赏梅与艺梅蔚然成风.宋代更是历史上赏梅、艺梅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吟咏梅花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载述梅花的专门著作,如范成大《梅谱》、周叙《洛阳花木记》、张功甫《梅品》,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都是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22,(1):73-77
晚明文人张大复一生位卑寥落,其小品文集《梅花草堂笔谈》成就较高却影响甚微。《梅花草堂笔谈》既体现了张大复对于自然、生命、世俗情感的敏感体悟,又体现了其特立独行、安贫乐道的不凡品质,是张大复独特人格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诗词中分析不同时代的文人对梅花的描摹,以及他们对梅花的赞誉,从而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4.
梅,作为一种有特殊审美意象的植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比如,梅与兰、竹、菊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与松和竹同列为“岁寒三友”,至于咏梅的诗文词曲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不过有趣的是,文人们在谈到梅的时候,往往将梅花、梅子(梅花的果实)和腊梅三者混为一谈,特别是梅花和腊梅,几乎不分彼此。事实上,梅花属于蔷薇科,一般在冬末初春开花,可以说是常见植物在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所以唐代张谓《官舍早梅》诗曰:“风光先占得,桃李莫  相似文献   

5.
陈萍 《学语文》2005,(4):32-33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入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相似文献   

6.
梅与菊竹兰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文人笔下,梅花,是人格的象征或志趣的指向。一.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南朝人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前两句写诗人遇到驿使(古代送信的人),便攀折一枝梅花,托他送给相隔千万里的边塞的朋友。不用书信,而用梅花,足见二人的亲密关系。后两句采用借代手法,"一枝春"指代梅花,隐含诗人对朋友真  相似文献   

7.
探春令     
施蛰存先生曾将宋人赵长卿《探春令·早春》印制成贺年片 ,于 1986年元旦和丙寅年新春 ,寄给朋友。端木蕻良接到这张贺年片后 ,步原韵作新词。今将两首词录之如下。探春令·早春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 ,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 ,青丝轻细 ,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都姑 ,戴得更戏。愿新春以后 ,吉吉利利 ,百事都如意。探春令·早春端木蕻良柳拂新燕华笺启 ,有红烛照岁。烟花彻夜 ,歌吹入细 ,人长寿、婵娟里。衫儿帽儿都姑 ,过会耍杂戏。梅花喜神谱 ,开篇吉利 ,岁岁都如意。探春令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与秋天结下了不解之缘。秋的萧杀,秋的清凉,秋的丰硕,令一代代文人的心为之悸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庐隐的《异国秋思》,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鲁迅的《秋夜》等,都点滴地记录了文人们对秋的独特感受。可以说,秋天是中国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也因此而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化”。本文拟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说起,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昌,因唐人崔颢《黄鹤楼》诗而闻名。历代文人在黄鹤楼留下了诸多对联佳作,其中清代著名文人沈复所撰一联颇有特色,联云: 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茂草; 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相似文献   

10.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9):70-71
筝曲《梅花三弄》原为笛曲,后人把它移植为琴曲,得以流传至今。由于作为主题的旋律出现了三次,故有"三弄"之称。筝曲根据古琴名家吴景略先生修订的琴谱、并参照吴景略先生和孙裕德先生琴箫合奏的《梅花三弄》订谱。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曲有十个段落和一个尾声,改编成筝曲,已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南朝寿阳公主创造的梅花妆经过一代代爱美女子巧手的装点至咏梅大盛的宋代已是摇曳多姿,它扮靓了宋代女性美丽的容仪,更负载着她们生动丰富的美丽生命.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她们别具特色的梅花妆里附丽着自己独具个性特征的女性情感经验,记载了生命特定时段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黑白“在我国美术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渊源。黑白木版画之所以具备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乃是缘于“黑白“的社会学与美学特性,同时也基于现代艺术心理学之科学依据。现代黑白木版画的创作是主体思维过程特征的一种反映,因此,必须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使作品兼备观赏性的黑白形式美感和艺术性的黑白内美的特征,以利于我国现代黑白木版画语言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明代刻书广告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尤其是明中叶以后)书坊刻书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为了吸引读者,获取经济利益,书商常常在书籍上划登刻书广告。这些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明代书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中国版刻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宋人读书之风浓厚是宋人藏书与宋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宋代文化发展并非只有一个诱因。从文化视野上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市民经济的崛起、两宋频繁的战争、官私藏书的蜂起,最终成为导致宋代藏书繁荣发展的四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可明确林逋所写“山园”的清寂幽绝,所写“小梅”乃一棵孤株白梅,立在林逋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清幽淡远。  相似文献   

17.
梅花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景物描写类、借景抒情类和托物言志类三大梅花意象源于辛弃疾罢官闲居的生活,传统文化及其英雄人格的深刻影响。梅花意象体现了辛弃疾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和真诚友情,不仅显示了辛词的人格魅力,而且蕴含了一定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清后期徽州刻书业的衰落表现在:徽州官刻的式微、徽州本土私刻的衰微以及外埠徽州私刻的衰变.清后期徽商的衰落,造成了徽州刻书业发展的窘境,使徽州官刻、私刻以及刻工失去了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朱敦儒在清代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其作品清隽谐婉,犹具北宋风度。深受历朝文人的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各种原因,对朱敦儒的作品及其本人的关注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本文通过清人对其作品,包括比较有名的梅花词和令人瞩目的渔父词和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晚年出仕的评价来了解朱敦儒其作品和人品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分支,在它几千年的发展中,唐朝是它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国富民强,所以我国的文化艺术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别开生面的发展,特别是宫廷人物画的发展在此时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大量的画家投入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张萱和周畴是当时较为典型的两位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面貌完整、色彩至今基本未变。通过研究这两位画家及其作品,我们能对唐代人物画的全貌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对当代画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