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传播中,也有很多"把关人"对小说的传播进行把关,其中,以评点者及其评点行为的把关特征最为突出。评点者通过对文本的删削、润饰和阐释,按他们心中的大众规范和价值标准来处理文本,把他们认可的意义传播给大众,从而实现对小说的"把关"。  相似文献   

2.
书商与文人是古代戏曲小说文本传播的两大主体。书商以"射利"为传播目的,其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推销"意味,如精刻图像、名家评点和降低书价等等。书商传播策略注重文本之"外",文人传播策略则以文本之"内"为中心,如提升俗文学地位的尊体意识,阐发文本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传播策略对认识古代戏曲小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代小说给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电视剧也对现代人接受并认可古典文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拍摄的电视剧为例,阐述电视剧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代小说传播的影响。无论对古典小说研究还是现代传播学研究,这一课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小说批评在当时小说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明代的小说理论,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即其所体现的文学传播倾向):通过张扬小说的教育功能、史学价值和娱乐功能来推动小说的传播。这不光拓宽了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途径,又完善了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的视野下,以《剪灯新话》《剪灯余话》为对象,考察明代万历朝以前的小说传播过程。分析了这两种小说的作为传播者的作者、评论者和初刻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两级传播"模式中的"意见领袖"理论阐释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明初小说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及其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失调论"阐释这些提倡者对小说的看法;勾勒出了明初小说传播的轮廓,创新点是用传播学的理论解释了明初小说为什么被禁以及为什么不堪一禁。  相似文献   

6.
在传播学视野下,以《剪灯新话》、《剪灯余话》为对象,考察了明代万历朝以前的小说传播现象。用两级传播模式中的"意见领袖"理论阐释了明初小说提倡者的特殊身份以及他们的态度对小说传播的积极影响;勾勒出了明初小说传播的轮廓,用传播学的理论解释了明初小说为什么被禁以及为什么不堪一禁。  相似文献   

7.
交际语境类诗歌在高考诗歌文本的比重很大,无论思想意义、风格气度,还是文本内涵、艺术水准都能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叙事系统。在文本细读和叙事学理论的视域下,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的叙事特征呈现三个特点:叙事情感的密集与多元、叙事策略的消解与整合、叙事表达的编码与隐喻。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可以从微叙事和小时间的视角,通过细读局部、关注时序、回归整体等路径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试题文本,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文本价值,寻找并激活古代诗歌固有的叙事传统,拓展、深化古代诗歌的艺术空间,为高考古代诗歌备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悠 《文教资料》2012,(19):26-27
当代诗歌遭遇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当代诗歌有诸多不符合传播规律的地方,而传统诗歌则不然。传统诗歌的很多特点,使之有利于传播,便于受众接受,符合传播规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我们不仅能找到当代诗歌的问题,而且能得出一个结论:流行歌曲的歌词,应该是当代诗歌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初期,汪国真在中国可谓风靡一时。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在文本解析、读者分析和媒介传播等几方面对汪国真"热"进行分析,总结其诗歌得以有效传播的积极因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南朝诗歌在逐渐走向完美、精致的形成过程中其风格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呈现出各异的特点。究其原因,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元嘉体诗歌的媒介主要是以书写媒介为主;永明体诗歌是南朝诗歌传播以书写媒介为主到以口语媒介为主的过渡;宫体诗传播的媒介主要以口语媒介为主。因为媒介的不同,对诗歌风格的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材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选本。其对于入选文本的严格要求,赋予文本崇高的声誉。同时语文教材作为教育的工具,其独特的传播特性、传播对象、传播过程及其围绕它而进行的教材改革,也在无形之中参与了小说文本的经典化建构。在现当代小说发展史上,教材选本无疑是小说经典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变迁在新媒体视域下,内容不断丰富、学科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新闻传播与现代社会关系的构建由多重因素所决定,新闻传播理论体系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新闻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取决于新闻传播教学体系的改革。文章以新媒体语境为话语空间,阐述新闻传播理论教学在数字化、互动性等新媒体特点下,构建学科理论体系,进而优化新闻传播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诗歌为读者传播与接受提供的文本预结构可分为“内结构”与“外结构”两大类,在“内结构”方面,主要有内敛的情感、陌生化的意象、不俗的诗歌境界;在“外结构”方面,主要有曲折的章法、创新的句法、博赡的典故。这些内容构筑起黄庭坚诗歌文本内在与外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唤起读者以极大的兴趣来进行传播与接受,成为古代诗歌传播与接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的仪式观,是有别于传统传播学"传递观"的对传播本质的新思考,它的提出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要将其应用于中国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传播现象的洞悉,首要的工作是在仪式观之下揭示传播的本质,并把握伴随这种认识视角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期以来,小说界涌现出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商业题材小说。此类小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段时期内,在国弱战乱、民族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商场风云。这类小说可以被称为"新时期商贾小说",其创作和传播,可以从时代环境、文化语境、读者的接受力、文学与影视文化的联姻等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诗歌的传播活动,可以发现诗歌同时具备着信息介质和信息内容两个方面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信息功能会有所不同。从信息的角度来理解诗歌.在当前的时代来说,为诗歌文体的发展和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传播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文本语言有效地转化为有声语言并由有声语言表达主体高效地传递给受众,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有声语言表达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信誉度、被接受度和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入手,分析了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效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时,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信息载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技巧与方式的选择与有效传播的关系以及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较全面地研讨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传播中各环节的有效传播途径,为文本语言有效地转换为有声语言,并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寻求一些有用的方式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是一部千古名剧。在古代媒介不发达的情况下,对它的古代传播进行研究,能让我们重新发掘这一剧作的巨大魅力。《西厢记》在元明清三代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文本传播、舞台传播、评点传播等方式来进行的。对这些传播方式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西厢记》的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