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以来,一些大型传媒集团集中创办社区报,迅速壮大了社区报的队伍,中国式社区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媒体业态。社区报能否成为报业面对新媒体冲击的救命"稻草"?我国社区报是否还有发展空间?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文在梳理我国社区报本土化发展历程基础上,旨在廓清新一轮社区报竞争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探寻当前我国社区报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展前景堪忧。为应对传统媒体"寒冬"危机,一些大型传媒集团相继尝试开办社区办、创办社区报,以期挽回报业日渐衰退的局面。然而,社区报是否能够拯救报业?其当下发展存在哪些弊端?未来转变和发展方向在何处?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初步探寻社区报发展机遇与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3.
有业者认为,社区报是中国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社区报在我国发展的9年时间里也出现了如政策瓶颈,资金缺乏,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因此,社区报在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各个组织和新闻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温金凤 《今传媒》2011,(5):61-62
虽然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报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大气。然而从媒体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外社区报实践来看,社区报将会成为报纸转型或新的利益增长点。笔者将试图从市场可进入性、可行动性、可赢利性等方面分析中国社区报的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对以后的办报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区的发展,为社区报的成长提供了受众和广告资源。本文介绍了国外社区报的现状和本国社区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社区报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未来的成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对社区报本义的探寻中,我们认同陈凯教授对美国社区报的考察评价,即"小的才是美好的"。立足于某一特定规模的社区,以各种信息内容来服务社区,凝聚居民感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居民心声,这才是社区报的原初意义。从境外社区报的发展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来看,社区、媒体以及高校的联合,也许是未来中国社区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社区报的采编,有利于实现社区、媒体、高校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8月23日,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深圳市宝安日报社承办的社区传媒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柱锡,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记者》《法制晚报》、北京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报、广州日报社区报、哈尔滨报业集团新晚社区报等业界领导、学者、媒体代表出席论坛,就如何创新内容、经营好社区传媒等主题发表演讲、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5):77-80
委内瑞拉的社区媒体起源于草根媒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C—3P的传播模式符合参与式传播的内在需求,即社区媒体的工作人员来自于社区本身,促进了传者和受众的融合;报道内容主要围绕社区进行,促进了社区问题的解决;报道目的是给社区成员赋权,提供发言载体和讨论平台,促进了社区的发展。这对解决当下我国社区报发展过程中身份未明、功能未定、前途未卜的三大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雄伟 《今传媒》2015,(3):77-78
近年来,传统纸媒发展遭遇困顿,面向特定社区受众传播的社区报应运而生,并且被冀望成为报业转型的突击手。在此背景下,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13年3月进军社区报市场,跑马圈地并实现快速扩张。笔者试以广州日报社区报为例,总结其两年来的经营模式、操盘经验以及现实困顿,拟为社区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区报在我国尚处于草创和适应阶段,新世纪以来,我国多家报业集团纷纷在社区报领域试水。针对我国社区报出现的都市报化、商圈化倾向,本文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经营者对欧美社区报的运营模式、核心价值和成功之本存在认识上的缺位和错位,另一方面是我国尚缺乏成熟的社区形态和相应的文化理念、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玮 《新闻实践》2012,(3):42-45
“百业竞争,智、勇者胜。”报业市场亦然。社区报跻身我国报业之林不过10年,资历尚浅,面孔尚嫩,可谓一项新兴事物。结合现阶段我国报业竞争和社区发展的现状,社区报如何立身生存、怎样寻求自己的发展运营模式、如何借鉴海外同行的经验与做法、社区新闻采编具有哪些独特视角和操作手段,以及办好中国特色的社区媒体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采取哪些对策?本刊特约省内外有关社区报研究学者和业界专家,作一番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冲击,平面媒体的发展遭遇瓶颈,。应运而生的社区报,也许是目前不少都市报尝试的一条新路。本文以河南地区第一份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报》的出生和成长为切入点,探讨社区报发展过程及盈利模式,为城市都市报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贾茜 《编辑之友》2015,(5):60-63
社区报是在中国转型期新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初创阶段,我国社区报大多选择与当地街道、区县政府或企业合作办报.这种合作方式有利有弊,本着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客观性原则,能够解决这种合作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玲 《今传媒》2011,(11):39-40
社区报成为近年来多家纸媒开拓办报的新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媒体的竞争中,社区所提供的明确的受众群体成为人们追逐的新的盈利渠道。但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社区报的兴与衰显示,社区报确实是一个待挖掘的金矿,但是要真正让大家看到亮闪闪的金子,仅仅有渠道是不够的,内容、发行依然占有重要的份额。  相似文献   

15.
社区报的差异化和服务性,是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新晚社区报》作为哈报报业集团新媒体的一个分众形态,传播内容更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报纸的价值是满足读者需求,《新晚社区报》按照受众的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2):77-80
美国社区报与社区居民的"亲密感"的营造来自于报纸内容的本地化、贴近性和实用性。中美社区报在报纸的功能定位、内容定位、采写视角、采写内容、体裁和语言以及编辑方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吸收美国社区报先进经验,在中国现实环境中进行本土化分析,中国社区报的内容发展策略就自然呈现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3):67-70
社区媒体建设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如何建设社区媒体是当前我国的媒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美国,社区媒体非常发达,包括社区报、社区新闻网站、社区广播、社区电视等各种类型,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社区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社区媒体的竞争优势,并结合我国社区媒体发展的问题,论述了美国社区媒体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4):61-6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实体社区的信息传受形态,也影响了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本文以《海西晨报》社区报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社区报所面临的困境,社区报在内容上偏"硬",难以真正实现"接地气"的目标;在发行上过于粗放,未能实现精确投递;在广告经营模式上尚未实现分类广告的集约化经营;在社区服务上手段陈旧,未能实现与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本文认为,当下我国社区报的突围之道在于正确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以媒体融合为手段,开拓社区报的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媒体在经历了都市报的超常规发展后,陷入短暂停滞期,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社区报或者社区版。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是媒体发展由“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的产物。南湖晚报于2009年开设“社区版”,每天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社区新闻。2010年,开设了报中报“社区报”,分为社区·关注、社区·市井、社区·互动、社区·网事等版面,每天出版,在地市级晚报中率先推出了“社区报”的概念。“社区报”以特定的定位、鲜明的特仁.、创新的思维.得到了市民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