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细龙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教育哲学史上几种主要的教育平等理论的述评,力图阐述教育平等的实质。指出:卢梭和罗尔斯的"补偿原则"只是一个公正的原则而绝非平等的原则,它消灭了旧有的不公正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公正,消灭了旧有的不平等而又制造出新的不平等。公正的分配原则是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应用于教育就是应该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资质和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得出:包括平等在内的教育问题不能通过教育本身来解决,只能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教育不平等的现象愈演愈烈,影响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我国,教育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两性之间。现从两个不同层次阐述各种教育领域的不平等现象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并针对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我国解决教育不平等的现状有所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关注教育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辉 《教育学报》2005,1(3):53-58,91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科尔曼的研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尔曼从不均等的角度反观教育平等问题,提出了五种关于不均等的界说。教育平等问题可以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来认识。从理想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最好都能实现平等。但由于差别性校外影响的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只能而且应该从“投入”方面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应该而且只能体现为所有学生在学校平等享有政府所投入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平等和教育平等是两个较为复杂的范畴。莱伊从平等的对象、范围和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平等范畴做了界定,认为平等对象包括个人平等、组内平等和组别平等,平等范围有分配和所得两种,平等目标则包括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他进一步从平等的价值、属性、选择原则出发,对平等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莱伊对平等的研究从多方面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平等,对教育中的平等理解以及教育平等的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依据国家政策府公布的数据和文献,分析了我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多种表现,说明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关系,探讨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性质,提出了淡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平等主要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中的平等,目标上的平等三者内涵,解放以来,我国为教育平等做出了极大努力,但教育不平等依然严重存在。针对现阶段国情,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均衡发展的主;高等教育应以非均衡发展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的农村高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既妨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协调提高,又损害了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以及助长了社会等级意识。要实现教育平等,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教育法》的有关精神,努力培养一支致力于实施“平等教育”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做好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规划与调整,平等配置教育资源,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和做法,以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追求。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平等问题仍有待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才能逐步解决。为此,我国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少年儿童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其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总是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为保障中小学教育的平等和公正,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和充分思考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一、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程度1.义务教育应该是免费教育从理论上讲,马克思在表述义务教育时,提出义务教育应该…  相似文献   

12.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教程过程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等方面.通过分析造成这些不平等的原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创造相应的社会环境、提高性别理念和意识、改革教育模式与方式、实施课程改革等实现性别公平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学历补偿教育、缓解社会教育供给矛盾、促进教育平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我国教育平等的影响究竟如何,还缺乏从实证视角给予科学论证。采用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对教育平等的影响,是一个新颖且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视角。为此,以近20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类数据为基础,采用教育基尼系数作为教育平等的刻画指标进行的多维测算表明:截至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使得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2274年;同时为86.56%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截至2020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使教育基尼系数增加了0.013。长期来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带来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变化值随时间呈“倒U”型,随着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高,其带来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变化值在达到“倒U”型的顶峰之后将不断变小。这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长期有助于降低我国的教育基尼系数,并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着教育平等的原则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国家应该使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起点也就是教育机会上的平等 ,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它用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时 ,只有在公民具有了网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反之只会拉大我国现存教育不平等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尽管法国向来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但其贫富悬殊的现象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仍然普遍存在。这种社会的不平等渗透到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各个层面,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的特点。同时,社会不平等还影响着学校内部不同主体的心理、人生观念及生活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不平等的形式也相应发生着变化。但从调查和媒体的报道来看.法国的主流观念认为,法国的教育平等比许多发达国家都做得好。这对消除社会不平等和创造机会均等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受教育状况得到逐步改善。但近年来,教育法制建设的不完善,社会观念的偏见,教育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使我国实行的教育分流导致了实践中的教育不平等问题,甚至造成了对公民的受教育权的侵害。本从法律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教育分流制度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政府在教育分流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通过教育政策法规促进教育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成就平等、受教育者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基本实现了社会平等的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通过教育平等走向社会平等的发展策略,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不平等的现实和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走势越来越细微、幽深。发生学在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不平等机制的研究框架。本研究梳理和探究当前存在的不平等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机制和形成逻辑。从实践发生,追溯不平等事实发展的逻辑理路;从认识发生,总结平等追求中的理论凝结;从政策发生,考察平等理念在现实中的推进。通过实践、认识和政策发生,得出当下教育不平等是关系与资源分配交迭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教育平等、均等与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就目前而言,我国基本上是教育平等似“实”而非、教育均等美梦难圆、教育公平摇摆不定。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必须立足平等、追求均等并力求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