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理科综合”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着重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综合题有的是学科内的综合,有的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考生既要学习掌握单科的知识与技能,又要关注两科或三科之间知识的交叉点,并注意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物理学科出发,就理科综合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陈方 《化学教学》2002,(10):35-38
高考已从“3+2”模式逐渐过渡到“3+综合”模式。所谓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很小。而高考命题思想也在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特别是应用能力立意的转变。而对应用型综合题,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内综合的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化学高考总复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教育部试行了“3 综合”的高考模式.强调有机结合中学各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必将对推行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物理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以创造为主要特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Research Leaming,以下简称PBRL)模式,指的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科学知识。相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言,PBRL更强调对知识的应用,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研究并体验知识的获取。PBRL意味着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那些并非单纯性的学科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跃华 《中学理科》2007,(6):F0003-F0003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整理与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在小学数学的“整理与复习”课中主要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综合,加以疏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综合性体现在内容组织、过程方法、目标要求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内容可采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等学习过程,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整体理解知识含义,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本文基于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易碎品的包装”,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以后.我结合这一部分的学习,安排了“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和计算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过第一轮系统复习,高三文科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高中地理的知识网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技能。在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其重点应该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是将相关知识重组,形成个性鲜明的专题知识网络,并学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专题复习又是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能力的关键,因而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陈宏 《物理教师》2005,26(4):2-6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中学物理竞赛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常与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跨学科的综合题;它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应用,命题者常出这方面的应用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懂、学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问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采用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函数的值域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求函数的值域方法比较灵活,所用的知识较综合,能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高考的试题来看,考查函数的值域不仅仅局限于“会求”,而且更多地要求学生“会用”,即会利用函数的值域解决有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自己在教学上的一点体会,探求函数值域在数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3 x”高考模式对综合科目的要求,试题除学科内综合外,还要求跨学科的综合.因此,高考复习时既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又要加强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寻找理化生的最佳结合点.“喷泉”实验是理化综合重要的交叉与渗透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喷泉”有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的数学中考命题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试题以“创新”为亮点,“应用”为取向,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由以前的纯学科向跨学科转变.可以说,自然科学与数学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已成为当前中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格调清新,设计优美,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倍受师生的青睐.现举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大量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试题.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二是求解数学问题时,以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托和支撑.这类题格调清新,个性独特,设计优美,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近年中考数学试题为例,对其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应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主,适当采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为此,我们设计和实施了以“校园里的银杏树”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从学科实践的视角将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大树有多高”这一活动设计为“银杏树有多高”,引导学生经历项目式学习和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郁新 《考试周刊》2010,(7):188-188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是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浮力”这章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学习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因此“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一个公认的难点;同时,它又是中考用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发散思维、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地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热点.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与浮力有关的探究性试题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