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并以联话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新品种。《楹联丛话》第一次提出了楹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为以后楹联的分类体系提供了依据;梁章钜还在《楹联丛话》中提出了以"工"、"切"、"雅"为核心的理论观点。《楹联丛话》打破了楹联史上有作品而无研究的状况,在楹联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繁荣诗歌楹联创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离退休干部的文化生活,淑浦县文化局、县诗词楹联学会,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和老干局的重视下,米智华、左国铭、王嗣圣等离退休干部利用溆浦县档案馆馆藏文化档案,于1998年编纂好了《淑浦古今诗联精选》.  相似文献   

3.
陈鹏程 《兰台世界》2012,(28):78-79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东海、水竹村人,天津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楹联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勤于楹联创作,一生创作楹联一万余副,有《竹窗楹联》、《藤墅俪言》、《杞菊延年馆联语》等传世.徐世昌的楹联无论是在文化内涵上还是在艺术水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4.
清代河南商城人、同治年间附生黄殿銁的《楹联闲话》(抄本),是河南省现存极少的古代对联集子之一.该书收录对联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特色突出,质量上乘,不论是寿联、挽联、贺联,还是民俗对联,无不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而讲究.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著名楹联家的作品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其中的联话部分,仿照梁章钜《楹联丛话》体例,有考证,有评论,往往要言不烦,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11日,兖州市档案馆接收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樊英民同志捐赠的《中国对联集成·济宁卷》和《蕞绮阁课徒书札》及市政协原副主席张丕岐同志近期编排出版的《张氏族谱》。《中国对联集成·济宁卷》共分三编。上编为历史名联,即1949年以前济宁各地名胜古迹刻挂过的楹联及流传、保存下来的对联;中编为济宁及有关县(市、区)历次征集中获奖的对联及刻挂的楹联:下编为济宁籍联家与济宁当地作者创作的对联。《蕞绮阁课徒书札》主要收录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学者、教育家张美翊先生写给爱徒朱义方先生的一百多件书札。其内容多为指导他如何读书,如何研习书法,如何做人应世。  相似文献   

6.
王文 《民生周刊》2020,(2):42-43
"森林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可借助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形式,提升森林公园的产品品质,用文化创意引领森林公园的发展。"1月11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顶峰雅清苑张灯结彩,人潮涌动。以"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主题的楹联迎春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中国楹联名家及全国楹联爱好者400多人雅聚一堂,共同赏佳联话趣事。  相似文献   

7.
由永嘉档案馆主编的《酬世诗文联语选》一书,历经一年多时间于日前出版。千年古县的永嘉,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自五代至唐宋、明清,耕读传承,诗文盛行,人以诗雅,诗达民情。两宋时期曾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  相似文献   

8.
以“阅读”为主题的对联,既是楹联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到今,“读书联”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反映了一定的阅读观。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和梳理,列出了部分有文化内涵、有生命力的代表性读书联。  相似文献   

9.
美哉富矣古今楹联之巨观──简评《中华名胜楹联图览》孙民“楹联”就其本身来说,虽仅两句,却是一种精美短小的文学形式。它如诗似词,包含深邃的思想情感,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自宋元以降,羸得历代人民的喜爱,今已蔚成奇观。名胜匾联,往往出自名人...  相似文献   

10.
丁森 《湖南档案》2011,(5):44-46
《中国民间节日》已成珍贵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其中当然包括古代文人为这些节日所赋下的不少耐人寻味的诗联。这里收集些许,与广大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1.
“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这是钱仲联先生《论近代诗四十家》对晚清宋诗派代表郑珍(字子尹)和莫友芝(字子(亻思))的赞语,郑、莫两人虽处西南边陲,但学深诗雄,名动全国,不愧为贵州历史文化宝库中两颗极其璀璨的明珠。郑珍诗,有《巢经巢诗集》等刊刻问世;莫友芝诗,则有《■亭诗钞》和《■亭遗  相似文献   

12.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13.
在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过的林海雪原,有一位被称为“快枪”、从报道员走上领导岗位的人,他就是209医院政治处主任董明。1976年,董明怀揣军旅诗人郭小川的几本诗集,告别常州12中学,应征至北疆长白山脚下某仓库哨所。置身群山绵亘、溪水淙淙、獐狍嬉戏的哨所,他生发灵感写下了《长白情怀》一诗,寄给《吉林日报》,不久便在副刊版登出。“我的诗见报啦!”手捧散发油墨芳香的处女作,他兴奋地面山而吼,以至一只野鸡惊慌远适。哨所傍山而居,吃水较难,而偏又浪费严重。见此,战士陈国华发明了一个自动节水器,解决了这一困扰哨…  相似文献   

14.
已知的清代梁章钜的《楹联续话》虽然版式不一,但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即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据笔者所知,道光二十三年以后重刻的版本以及现代人整理的标点本,都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共计301则联话。笔者最近发现一个新的《楹联续话》版本,虽与道光二十三年南浦寓斋刻本系根据同一版刊刻的,却在结尾于"问者大笑而退"这则联话条目之后多出一则,即共计302则联话。因此,该版本应是未删本,即初刻本。  相似文献   

15.
林鑫 《云南档案》2015,(2):46-49
<正>昆明大观楼一百八十字长联传扬四海,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滇池旁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陆树堂书写刊刻。道光八年(1828)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改革开放后,楹联文化复兴,楹联学研究逐渐深入。2001年召开的大观楼长联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18.
宋元之际遗民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下简称《诗格》)二十卷,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是一部研究宋元之际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该书选取唐宋诗人1000余首七言绝句,分为300余格,每一首诗都有蔡正孙本人的评释。此书元代以后在中国本土失传,但在日、韩两国流传不替,据日人山本信有《新刻唐宋联珠诗格序》称此书有"爱日楼所藏元刻本、绿阴茶寮朝鲜本、平安翻刻元版本、朝鲜版翻刻本、活字本、正德本、巾箱本、别版巾箱本",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朝鲜的古刻本。朝鲜时代的书目,如《考事撮要册板目录》全罗道罗州下及庆尚道庆州下就著录有此书的刻板。李仁荣《清芬室书目》卷二和卷  相似文献   

19.
《商颂》究竟是商人诗歌还是春秋宋人作品,这是《诗经》研究中聚讼两千多年的学案。先秦典籍多将《商颂》视为商代祭歌,但汉初今文三家诗却认为《商颂》是孔子七世祖正考父赞美宋襄公的作品。古文《毛诗》则倡《商颂》为商诗之说。自三家诗式微、《毛诗》独行于世之后,历魏晋六朝至清代初叶,基本上是商诗说占据主导地位。清代中叶后今文经学复兴,今文经学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等人高举三家诗旗帜,力主《商颂》为宋诗。魏  相似文献   

20.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