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筝     
“五代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询刍录》。但据我所知道,现在的风筝,或纸鸢,有些变化了。现在有许多不会鸣的风筝,不像鸢的纸鸢和不会鸣亦不像鸢而名为风筝或纸鸢的。此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变化,如在宁波的风筝。“风筝”和“纸鸢”这两个名字,在宁波只有读过书的人才懂得这是什么东西,没有读过书的人,只晓得“鹞子”这一个名字。据说这是一个通俗的名字,除了宁波还有许多地方也是这样喊的。其所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  相似文献   

3.
风筝拾趣     
风筝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有竹木制成的风筝雏形。汉初韩信剖篾扎架,糊纸引线,乘风飞空,称为纸鸢。五代时开始在纸鸢上装竹笛,经风一吹,声如古筝,因而称为风筝。英国学者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空间博物馆的介绍中,把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列为最早的飞行器。风筝一出现,就曾为军事和科技服务。相传韩信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师:老师先来考考你们——"鸢",认识这个字吗? 生:这个字读yuān. 师:真了不起,连"鸢"字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是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遇到这个字不认识,就问爸爸,是爸爸告诉我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能在看报纸时学习识字.再来考考你们. (出示)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指名读,齐读) 师: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风筝.来,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写"筝"字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融融春风又拂面,万里蓝天放纸鸯”。放纸鸯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纸鸢就是用纸做的老鹰。纸鹰又名风筝,风筝的“筝”,是古代一种拨弦乐器,风筝就是装有弦乐器,利用风力吹奏的纸鸯,既摹其形,又摹其声,因而风筝比纸鸢的制作更为高级,更具情趣。  相似文献   

6.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明·徐渭春天来了,又到了纸鸢满天的季节。风筝是自由的,也是美丽的。几枝竹篾,几张宣纸,从童年就开始在我们每个人梦中出现的风筝,承载着一个个简单而美丽的梦想。记得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卖风筝的,天上飞翔的风筝大多是人们自己动手做的,样式简单,颜色纯白,可飞得很高很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唐诗中的"风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认为唐诗中的风筝不是"檐铃"和"铁马",更不是以前的"纸鸢",而是一种与"竖箜篌"相似的弦乐器。  相似文献   

8.
风筝新用     
高峰 《小学生时空》2014,(10):48-48
风筝又名纸鸢(yuān)、纸鹞(yáo),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纸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笛,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少华 《班主任》2005,(11):14-15
又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了,看着操场上空那么多斑斓的风筝,耳畔又响起了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风筝喜欢什么风?"那天风很大,女儿手中的老鹰风筝一下子就窜得老高老高,可她还来不及欢呼雀跃,就觉得手头一轻,"老鹰"随着一阵疾风"优哉游哉"去了.面对一脸怅然一脸困惑的小家伙,我的内心也怦然一动:我的手中又何尝没有过断线的风筝呢?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8,(11)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风筝     
杨蕾  李朔 《幼儿教育》2002,(1):28-29
活动一中国风筝目的: 1.知道风筝的由来及演变过程,了解风筝的基本构造。 2.感受“国际风筝节”热闹的气氛,了解风筝节的意义。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准备: 1.将活动室布置成“风筝博览厅”,其主要内容有:说明牌、鲁班画像、木鸢、纸鸢模型、各种风筝。  相似文献   

12.
温志成 《语文天地》2011,(16):49-50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期鲁班看到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而受到启发,削竹为鹞,称为"竹鹞"。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发出  相似文献   

13.
风筝,在古代叫做“纸鸢”或“风鸢,是能飞上天的手工艺品。放风筝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活动。风筝是我国祖先发明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人民都把中国称做风筝的发祥地。到了十六世纪,欧洲才发现了菱  相似文献   

14.
科苑集萃     
《科学课》1995,(2)
春阳融融,春风徐徐,天空中飘荡起风筝。风筝在我国,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著名木匠鲁班,就首创了木鸢;后来有了纸张,才有了纸鸢。据记载,自五代李业在鸢上系上竹哨,风入其中,声如筝鸣,才称风筝。经过历代发展,在我国逐步形成了四大风筝生产中心,这就是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我国的风筝,在国  相似文献   

15.
Feng zheng     
风筝是一种民间玩具及手工艺品。它以细竹片作为框架,用薄纸紧贴在上面,在一根长线的牵引下,乘着风在空中飞翔。然而,早期的风筝并不是如今这个样子,而且也不是用于娱乐的。据说,风筝是由鲁班发明的,他生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鲁班受鹰雀在空中盘旋的启发,以鸟为形,削竹为料,并叫它“竹鹞”,据说能保持“上天三日而不下”。这是最早的风筝。当造纸术发明以后,纸便取代了竹子,造出了一个更轻的风筝,它被叫做“纸鸢”。根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梁武帝曾经使用风筝把救援信送出城外。今天的风筝,就是从“纸鸢”演变而…  相似文献   

16.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风筝》说起风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称纸鸢(yuān),也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师:葛老师先考考你们的基本功——(板书"鸢")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我读了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知道的。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就请你读读资料袋的内容。师:资料袋向我们介绍了风筝的由来,这里提到的"纸鸢"就是——风筝。  相似文献   

18.
阳春时节,风和日丽,是放风筝的好季节。眼看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碧空翱翔,你可曾知道风筝的来历与科学发明吗?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yuān)、纸鹞(yào)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yè),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难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相似文献   

19.
风筝,也称纸鸢。多愁善感的人,常常会用风筝来寄托某种情感,譬如林黛玉就很喜欢放风筝。这是中国古代女子或儿童都喜欢玩的玩具,直到现在它依然是诗人或文艺青年所推崇的表达爱意的物件。爱情需要操控,风筝更需要操控。这次记者带你去见识一下另外一种独特的风筝——特技风筝,这应该是最“拉风”、最好看的风筝运动了。  相似文献   

20.
[活动回顾]在语文课上,正在进行古诗《村居》的教学,当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时,孩子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漾起了甜甜的笑容,语调里充满了活泼和调皮!师:“纸鸢”是什么?生:风筝!(孩子几乎同时喊了出来!)师:放过风筝吗?说说自己的体会吧!生:风筝在空中飞,我的心也在飞!生:在春天,没有比放风筝更有趣的事了!生:五颜六色的风筝代表着我们春天的心情!师:春天的心情,原来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带着这彩色的心情,飞翔的心情,读读这句诗!清脆的童声里,教室变得开阔起来,孩子们仿佛走到了绿草如茵的旷野,举着风筝奔跑着,嬉笑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