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其中非智力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突出: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其中后天的环境教育尤为重要。在当前形势下,实施因性施教的关键是通过更新观念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促使男女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实现男女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就心理差异而言,主要有认知差异和个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一方面与先天的生理因素,如神经系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在后天生活中所接受的家庭、社会、学校千差万别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对现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小学与初中是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年龄特征、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在自我意识、认识事物、思维方式、心理定势、再现技能、评价态度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在教育教学长期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对策太湖县百里中学姚新华中学生在初中与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由于年龄特征、生理素质、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在自我意识、认识事物、思维方式、心理定势,再现技能、评价态度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笔者在从事中学各...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首先应正确理解“素质”一词的含义。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主要是通过遗传因素获得的;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品质。后天素质对人的影响则取决于教育的状况。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因此,人在正确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唐春红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125-127,133
当前心理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心理教育等同于矫治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将心理教育混同于思想教育。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防止心理教育的目标窄化、确立心理教育相对独立的地位问题。反思这两方面问题,它警醒我们在心理教育实践探索中要注意,加强心理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全面的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注重心理教育内外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在他们即将离开大学跨入社会之时,发现在诸多方面不适应,从而引发心理压力。本文依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了男女两个大学生群体的择业心态,研究了他们在求职前的就业心态、选择职业标准,择业单位性质等七个方面呈现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差异。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探讨改善男女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排解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表明:“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个别差异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良好的后天条件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因而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心理的个性差异,其中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裴娜 《考试周刊》2009,(34):14-15
教师心理和谐发展是教育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教师心理不和谐的表现、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如何促进教师心理的和谐发展,强调了教师心理和谐发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这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和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的。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既表现为先天素质诸如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又表现为后天素质诸如兴趣、爱好、思维方法、学习品质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差异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为了相对缩小同一个教学班学生之间的原始差距,以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一些学校将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单独编班教学。这种班是学困生比较集中的。笔者就是在这样的班级担任化学课教学工作的。诚然,关…  相似文献   

11.
汪黎 《文教资料》2012,(20):167-168,177
"因性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广为探讨①。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因性施教"其实是一个暗藏悖论的矛盾之策,是一种只看重眼前教育效益的短视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反思男女两性的差别究竟是如何被后天建构的问题,得出"因性施教"其实是漠视和延续该错误"建构"行为的结论。提出"因性施教"应该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弱点,进行实践教育上的引导和弥补"及"根据个体在充分地自然发展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的兴趣、性格、特质和天赋进行有目标的方向性培养"两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差生教育时刻围绕着我们的日常教学。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是.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先天的、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人类的心理既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又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性别差异是一种群体差异,是指男女两性由于生理因素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差异,是差异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的一般能力的性别差异,已经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男女两性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分测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如,在空间关系和数理能力方面,男性占优势;而在言  相似文献   

14.
性别差异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方面的不同特点。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生理方面的差异,在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也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尤其在性格和行为方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差异较为明显。性别差异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而非生理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个体的发展既具有男女之共性,也具有男女之个性;既要摆脱性别角色标志的束缚,又不失性别本色。  相似文献   

15.
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生物实体,也是拥有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而男女的性别心理差异也从多方面有所体现。本文展现了男生女生心理差异在智力、感觉、记忆和语言能力方面的体现,揭示了性别心理差异的成因,并主张从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阶段来采取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6.
一、人格和人格教育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禀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曰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某区一所中学的11-13岁三个年龄段的进城务工者与市民两类家庭的子女在心理相容性、耐挫力两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进城务工者子女与上海市民子女相比,在心理相容性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在耐挫力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后者表现出高于前者的趋势;比较男、女不同性别,前者有显著差异即男性在心理相容和耐挫力两方面均有高于女性的倾向,后者无显著差异。据此,教育教学和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关注上述特点,以求能更有效地做好进城务工者子女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芒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3):105-107
言语行为性别差异是英语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语音等多方面对男女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总结 ,并从社会心理、社会地位和权力、个人心理、男女生理差别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男女消费心理的差异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性别的人在消费心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来源于男女在生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思维模式方面的种种不同。认识这一差异的表现及其成因,有助于做好营销工作,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别从语音语调、词汇、社会语言学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男女性别语言差异进行探讨。对于前两个方面,着重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剖析了男女性别语言差异及其原因,指出标准、高雅的语言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典型特征,是其为了得到较高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而男女性别语言差异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体现,则是从交际的角度人手,指出话题、交际模式及交际过程在男女两性语言中的体现和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