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白<蜀道难>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六种寓意的考辩,从它莫衷一是的结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该诗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欣赏古曲<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高山流水>了解我国古筝、古琴文化,理解古人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意境和情境,了解古琴与古筝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古人的宇宙人生观,了解古代文人的雅乐 课型:欣赏课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古筝、古诗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随音乐进教室. 2.师朗诵李白的<蜀道难>,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片段.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左传>"君子日"与<史记>"太史公日"虽然都是史家对所录历史的感悟与看法,但二者在策略、主旨、风格等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太吏公日"对"君子日"评论模式的突破,对我国史论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 <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选在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下"诗从肺腑出"板块中."诗从肺腑出"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另外三首是<登高><琵琶行><锦瑟>.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哲学观指导下,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基于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探讨了<高等教育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以及布鲁贝克对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与政治论的看法,认为认识论与政治论并不是单线行使而互不相干的,而应可以相互调和的,应该和谐统一的,以便更好的指导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两份政协提案不同思路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编辑部转给我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关网络远程教育的两份提案,并请我给予评论以期引起重视.一份是致公党中央<促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另一份是民营图书连锁店席殊书屋董事长席殊的<网络教育的发展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两份提案都表现出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部分政协代表团和政协委员对发展和规范我国网络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对我国教育部组织部分高等院校(迄今为止共批准68所)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有很多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诗广传>对<诗经>的解读,主要采取以<诗>为志的方式,即对<诗经>各篇加以引中发挥,也就是把<诗>作为一种媒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所阐发的对社会人生有益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弘扬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探讨.王船山<诗广传>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是却属大醇小疵、瑕不掩瑜,而它所显示出的价值和意义,却无论如何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9.
古今关于<战国策>性质的不同看法主要有四种,即史书说、子书说、介于经史之间说和短长资料汇编说.这几种说法各有偏颇.从刘向编定<战国策>的编纂旨趣、所记述历史的真实程度、编纂体例、有无国家大事的主线问题、文笔问题等诸多显性方面看,它显然是一部与<国语>同类的国别体史书;而从命名方式、所记的主要内容及所表现的主要思想倾向等方面看,它又隐含有子书纵横家的特点.因而,它实际上应该是一部亦史亦子,介于子史之间的书.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它是一首成功的叙事诗,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木兰这一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形象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本文试图从<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来具体阐述<木兰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已经定稿,即将公布.<基本要求>体系完整、富于创新,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下一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参与<基本要求>制定工作的过程中,结合通过调研得到的反馈意见,提出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中三个重要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包含在<政治学>中的有关教育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他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虽然他的思想已经过去两千三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歌》吴语词汇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歌>是明末文人冯梦龙编定的苏州一带的民歌小调集.这部几乎失传的<山歌>从内容上来说,绝大多数是不可取的,但它在语言上却客观地保留了明末苏州一带的许多吴语词汇.本文主要对一些前辈学者没有注释的吴语词汇进行注释,并对一些有待商榷的已释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增加了<山歌>的可读性,对现在我们进行的对吴语的历史研究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对于小学阶段的<自然>目前已逐步进行到四、五、六年级,在课程的称谓上,以后将不再是<自然>,而都以<科学>取代.我想,无论是"旧课程"的<自然>,还是新课程的<科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叶的光合作用>都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对于这一课题的教材,将以什么形式走进新课程,这是本人十分关心的事,而且也想在这里对这个教材的改革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姚文丽 《华章》2007,(6):144-144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汉代扬雄所作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专书.它模仿<尔雅>而作,同时又超越<尔雅>,这表现在<方言>在解词释义时突出的时空观上,同时,这种利用时空观念解词释义的方法对研究音韵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敏 《文教资料》2008,(31):7-9
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相似文献   

18.
也说《红楼梦》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中学教科书多有节选.然而,人们对它的作者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所作.根据遣词造句推断它另有作者的方法不科学.  相似文献   

19.
<导刊>创刊10年了.我是它忠实的读者,我认为<导刊>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坚强阵地.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特别是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正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而且组织越来越周密、方式越来越多样.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