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如蝶     
《人生如蝶》是一篇浸透着作者情致与理想的优美散文。文章以蝶儿为了追求那一瞬间的“完美”与“精彩”而“幻化生命”的壮举,昭示人们:人生如蝶  相似文献   

2.
人生     
勃兰兑斯 《学语文》2003,(14):70-71,74
冰心老人有一句名言:“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江春水,哗啦啦向前奔涌;生命像一艘航船,秉风破浪,扬帆选航;生命像一个调色盒。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自己的描绘……就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聆听名人大家们的精言妙语吧!  相似文献   

3.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教堂的废墟上,留着这样一行字:“事情是这样。就不会是那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选择,就会有放弃。你选择了“这样”,必然要放弃“那样”。人的生命仅供消费一次,生命过程的每一次选择,都有着无数诀别的味道。实验失败了,换种方法可以重新开始,而人生的失败不可能“从头再来”。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慎重并珍惜一生中的每一次选择,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路鲜花     
生活中的事往往具有两面性,有的时候错的也可能变成对的,只要你学会了挽救。人生在经历了一些坎坷和风浪后,才能真正领悟错也可能对的道理。你看,破罐子的“缺陷”不就造就了一路的鲜花吗?生命不可能完美,也许因“缺陷”而铸造绚丽的辉煌。你知道:贝多芬、司马迁、张海迪、霍金、海伦&;#183;凯勒……他们都让缺陷的生命无限地接近完美,因而一路鲜花摇曳、满径溢香。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追求健康;我们可以有“缺陷”,但我们坦然乐观。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前,孔子站在奔流的河边深有感触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话是哲学也是诗,孔子觉得流水已经演示出了天地宇宙的奥秘,世间万事万物如这流水一样.—一地呈现,又—一地流逝。小时候我的农民父亲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一世事如流水”,碰到不平或吃亏的事,他又把这话改为“世事平如水”。我当时并不理解这话的深义,进人知天命之年,我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事,也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当然父亲的这几句话可能源于孔子,但常讲此话,有定融入了自己很多的生命体验。而且他深情水的习性,觉得世事就应该象水一样公道持平。随着年岁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苏轼以他对生命的全部体验为基础,致力于他的人生哲理的更真实、更深刻的把握和探求。他的词作本身所透射的人生思辨性,展现人生所应有的价值取向,即人生的三种境界。一、“地狱”之境:“人生如梦”。这是人生的缺陷。勇敢的承认本身,就是一种醒觉与超越。二、“净界”之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弥补缺陷的强烈而美好的愿望。从而获得人格上的尊贵和心境上的愉悦,即精神的自由。三、“天堂”之境:“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认识弥补并超越,使缺陷不再成为缺陷时,人才真正地达到一种至高境界,人生的自由的王国。也才真正的领受到大千世界的无穷之美。  相似文献   

7.
管住自己     
不只一次,在某些公开场合听到过这样的对话:“你要是有某某贪官那样的权力和条件,也会腐败吗?”“会的!”问者直截了当,答者毫不含糊。也许是玩笑。但明明知道是一条危险的路,还是想去冒险!可见:邪恶有诱惑,人性有弱点,不抑制不得了,“管住自己”这个人生课题是多么重要啊!  相似文献   

8.
悠然下山去     
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会给予他惩罚。因为生命有“度”,超过这个“度”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本身;因此,我们就应充分而正确地估价自己,量力而行、适“度”而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从而赢得他人的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诗经》中有“瞻彼淇澳,绿竹依依”、“篁篁竹竿,以钓于淇”之句。《礼记》载:“礼之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可见在上古竹子即具有道德上的意义。王国维说:“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不可曲,凌寒霜而不渝其色,……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冷然而清。其超世之致与不屈之节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  相似文献   

10.
空间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空间叙事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张洁的小说《知在》空间成了叙事的主体:一幅晋画做了小说的主角。张洁在小说中探讨了生命的奥秘。她赋予一轴晋画以存在逻辑,并让这小小画卷有了洞穿历史和生命的能力:收藏这幅晋画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小说讨论了生和死:死惊心动魄,却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瞬间;讨论了性力和艺术:性力是生命能量的表现,但性力的失去却回报以非凡艺术能力的获得,这是生命价值的另一种呈现。张洁借小小一幅晋画,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作为艺术的人生,“在”固然重要,唯有“知”,才能让“在”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11.
感悟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样度过? 有人说:“生活是赌.赌青春,赌成功,赌生命。它是残酷的,不留情面的。”还有人说:“生活是酒.品人生,品真情.品快乐,它是内由的,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12.
齐燕群 《辅导员》2014,(18):29-30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爱默生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13.
感悟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样度过? 有人说:“生活是赌,赌青春。赌成功,赌生命。它是残酷的,不留情面的。”还有人说:“生活是酒,品人生,品真情,品快乐,它是自由的,无拘无柬的。”  相似文献   

14.
师者如酒     
乡俚曰:校馆如酒肆。为人师者该是那肆中之酒吧。古诗中有“品茶如人生,交友淡如水”之说,那么,品师当如酒了。  相似文献   

15.
要刊视点     
《上海教育》2011,(11):5-5
《瞭望》:从生命哲学教育视角看教师 教师要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而不再是一个教书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要有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底蕴。人民教师要有像“艺术人生”“科学人生”一样的“教育人生”的境界——把教育事业看做是自己的生命,从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单元目标概说】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的主题。冰心《谈生命》借助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两个思想层次:一是将自然景色与人生联系,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人生短暂无常。二是通过描写历史场景和英雄形象,展示了历史的辉煌和英雄气概,强调了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价值。通过自然和历史交织,苏轼传达了人生的脆弱和变幻,劝告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两个层次相互映照,构建了丰富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8.
人生人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头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答一句:“因为头发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相似文献   

19.
生命诞生于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喜悦相互交织时刻。因此,它是奇迹。凡是奇迹的产生,总不会是平淡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要想成功,铸就人生的辉煌,就必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勇气,向着困难的岛屿和暗礁,猛烈地不懈地冲去,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的磨炼后,你便会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窗帘     
陈嘉 《学语文》2003,(14):77-78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芸芸众生无不在属于自己的那份空间里奔波忙碌。静静地聆听别人的故事,仔细琢磨自己的人生。你不难发现;生命需要感动,因为“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生活需要适当遮掩的窗帘,因为“赤裸裸的窗口不引入注意,而一角掀起的窗帘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