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九章》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存在,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楚辞》一书的校辑者刘向,在其《九叹》中曾说:“叹《离骚》之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东汉时代的史学家班固也说:“(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  相似文献   

2.
我在论《九章》的第一篇文章里,①主要论证《九章》是一部完整的、不可割裂的作品。现在,我将来探讨它的第二个问题:《九章》与秦拔楚郢之战的关系。我所讲的秦拔楚郢之战,是指从顷襄王  相似文献   

3.
屈原自沉汨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九章》与屈原自沉有无关系,屈原于《九章》中是否反映了自沉时的诀绝情绪。我们认为是没有关系的,而旧释者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自汉以来,屈赋的研究者依据一条并不十分可靠的传说——屈原放于江南而复作《九章》,(1)便极力的在《九章》中寻求屈原的临诀之辞。于是,司马  相似文献   

4.
《九章算术》(下简称《九章》)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典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一世纪。据数学史家们考证,该书并非一人一时写成,而是经历了从春秋末期以来好几个世纪,许多人的积累、整理才逐渐形成的,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九章》共有246个应用问题,分九章,其章名依次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它的编写体例是:立题、作答、造术。所谓“术”,即指解题方法,常有公式、定理或原理。术  相似文献   

5.
对《九章》的研究,我在前三篇的文章中,论证了《九章》的完整性。①探讨考察了《九章》与秦拔楚郢之战的关系。②了屈原在江南的行踪。③本篇将进而研究屈原的迁放问题。关于屈原的迁放,汉代人有过不少的论述,历代的研究家也都据以做过很多新的探讨和研究,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弄清屈原迁放的始末。我认为,《九章》是研究屈原迁放  相似文献   

6.
今本《九章》共有九篇诗歌,按王逸《楚辞章句》,这九篇诗歌的顺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关于“九章”之意,王逸首先作了解释:“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思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九章》)这个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是王逸曲义求深,将屈  相似文献   

7.
《九章》是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时的一篇抒情言志之作,前人多从考据角度对其中的诗篇作以研究,近人又多研究其诗篇的思想脉络及篇章顺序,亦有学者研究《九章》的抒情特征。但于作为抒情意味很浓的《九章》篇,却很少涉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问题。本文试图分析《九章》中以"佞臣"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在抒情作品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9.
《数书九章》成书于1247年,系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所著。全书分大衍、天时、田域、测望、钱谷、营造、军旅、市易等九类,每类九题,共81题,以拟于用,认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数书九章》是中世纪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著作,其主要成就在于发明了同余式组的解法即“大衍求一术,”世称中国剩余定理。  相似文献   

10.
《九章》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各篇都是屈原生活经历或思想经历的一部分,倾诉着诗人一个又一个思想斗争阶段的希望、焦虑和苦痛.我试图通过对《九章》思想的分析,探讨屈原生命意识破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楚辞书·九章》异文是研究汉语史、楚辞训诂史的重要依据,对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诸方面多有涉及。本文主要将《九章》异文分为五类进行研究:古今字形成的异文、不解而改形成的异文、脱衍形成的异文、引用书意形成的异文、但记词音造成的异文。  相似文献   

12.
屈原《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九章》描写众多文学形象,创造意境,记叙屈原遭馋被逐的事件、时间、行程、地域环境,抒发不幸遭际的特有情思,具有旅游文学纪行真实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数书九章》中有关测量问题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屈原的作品中,属于自叙生平、志趣、遭遇的,除了代表作《离骚》外,就是《九章》,《九章》中的九篇作品,本非一时一地之作,大体上包括了屈原青年、壮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的作品。因此,为了探讨屈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着重研究一下《九章》,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古人的论述中,大都认为屈原思想里的爱国与忠君是相杂糅而不可分的。司马迁说他是“存君兴国”(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逸说他是“思君念国”(见《楚辞章句·九  相似文献   

15.
《九章》是我国旅游文化史上最早的纪行抒情组诗,具有旅游文学纪行诗的文学形象性、纪行性真实、述志抒情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南人”者,江南之楚人也,南人反秦事,发生于顷襄王二十四年元旦。(1) 屈原晚年的追述往事之作《九章》,对此历史事件是应当有所反映的。世之研究《九章》者,多将《思美人》与《抽思》、《惜诵》、《离骚》并连一起,定于楚怀王之世,屈原放于汉北之时。关于《抽思》与屈原放汉北的问题,我曾另有专文探讨。经多方论证,所谓“放汉北”,只是一种不存在于事实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第12自然段:“《楚辞·九章·国殇》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文章在讲到“驾车的马”的时候,引用了屈原名作  相似文献   

18.
《九章·惜往日》有这样两句诗,古今注家似均失其解,这两句诗是: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玄渊,一般解为深渊,例如马茂元《楚辞选·注》者是。那么,此两句的今译,大概如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所写: “面临着沅水和湘水的深渊,我能忍心地跳下水去。”或者如文怀沙《恩原九章今译》所写: “我曾站在沅湘的水边,那流水好深啊! 我是有勇气忍受个人的痛苦,自沉在这  相似文献   

19.
王逸《楚辞章句》对《九章》作时的表述有两种:一是作于怀王时,一是作于顷襄时。全面分析王逸不同观点的形成原因及其真实倾向、更正学术史上对王逸所持观点的误解,即本文创作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是诗人屈原“托物以言志”的瑰丽诗篇。全诗表面上是歌颂和赞美橘树,实际是歌颂和赞美诗人自身的理想人格,即“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行比伯夷”的高尚情操和坚贞精神.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自汉以来,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是顷襄之世,屈原遭谗见斥,放逐江南之时所为。王逸《离骚序》云:“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