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夏永玲 《图书馆》1998,(1):30-31,50
本文阐述了信息的普遍性以及3种“信息科学”各自研究的内容,指出学科的名称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具体对象,避免使用太宽泛的名称而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均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图书馆学概念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情报学在国内出现。由于翻译和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学科间的关系问题一直纠缠不清。信息、知识、情报及图书馆等概念,是认识这些学科之间关系的关键。信息科学是个大学科群,包括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本重合。图2。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3.
网络计量学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计量学"一词存在着多种定义,这些解释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网络信息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应用性学科。"网络文献"所具有的三个层次的信息分别是:物理载体层次、元数据层次和信息单元层次。网络文献与传统文献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传统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可以运用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7):16-19,6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信息研究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探讨,指出信息研究发展到当前的现代信息科学,经历了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5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历史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推动当前信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信息经济学及其相关术语—与姚健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讨论了信息经济学的各主要领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信息经济学与情报经济学,信息与情报,信息科学与情报学等学科概念的关系,阐明了这些概念在我国情报工作实践和学术研究了作用的背景及沿革。  相似文献   

6.
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9):113-114
简介: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在信息政策、信息行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课程设置方面处于同类机构的领先位置,学院在提供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学院将研究重点确定为,以用户及其信息需求作为起点,将信息和信息技术集成到组织中去.其研究和教学任务集中体现在信息和通信管理、市场信息、信息表达和存取、人和信息的交互、信息和社会5个主题上.  相似文献   

7.
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134-134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存在有着以下不同的解读:将信息经济学或是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理解为经济学的信息范式、或是视作不过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或是视作是一种经济学透视方法、或是视作是经济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或是视作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信息领域的扩张、或是视作是包含多个分支研究领域的学科群。理论界要努力朝着填平基于不同解读之上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鸿沟的研究方向前进,通过深入挖掘已有众多理论孤岛的内在本质联系来建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信息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信息伦理学最初以计算机伦理学的面目出现,对计算机伦理学基础性问题的争论是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的核心。信息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育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信息伦理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主要问题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对人类影响的道德讨论,计算机伦理问题是否是独特的伦理问题?以及计算机伦理独立存在的理由;另一个是信息伦理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对信息伦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判断信息伦理学的标准进行探讨。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结果表明,信息伦理学不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而且将成为信息科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亟待发展和具有辉煌前景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情报学报》2002,21(1):97-103
当前理论界所从事的信息研究是沿着 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的。这 3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刚好构成三维坐标的纵轴、横轴和垂轴。从纵轴来看 ,信息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五大阶段 ;从横轴来看 ,信息研究这个平面可以划分为哲学研究、横断科学研究和具体学科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生物信息论、信息物理学、通讯信息论、信息传播论、信息管理论、信息经济论、信息社会论等领域 ;从垂轴来看 ,信息研究是在内涵与外延 2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的。在内涵层次 ,信息研究是沿着语法 (语真 )、语义、语用逐层递进的。在外延层次上 ,信息研究则是历经静态观研究、动态观研究、系统观研究、资源观研究、环境观 (生态观 )研究五大层次而不断扩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点 ,将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深入开展信息研究 ,这是弄清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的意义 ,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刘彦尊 《图书馆学刊》2009,31(12):8-9,15
信息伦理学作为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最初以计算机伦理学的面目出现。信息伦理学起源于古希腊语文化概念“自由演说”或言论自由。20世纪80年代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一文的正式发表标志着计算机伦理学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伦理学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阐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和阐释学基本思想,分析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的概念及学科特征,说明了研究重点的转移。然后分别探讨了现代情报学和后现代情报学中的阐释学观点。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怎样架起现代与后现代情报学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回顾信息学的发展历程,讨论信息学的学科特性和学科架构,认为信息学的本质是创造性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已记录信息的处理或管理等问题,帮助信息用户从认知上取用信息的语义实体,从而获得想要的信息;指出信息学的发展规律和新方向是以信息用户为核心综合运用认知科学、智能科学、社会科学等来研究信息(知识)的获取与共享。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科技信息管理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践,总结现代企业科技信息管理的特点,从企业科技信息管理的管理思想、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三方面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信息管理的影响。在分析企业科技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科技信息管理向企业知识管理体系融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科学与现代情报学理论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24-72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交叉学科,其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对其他学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对复杂性科学研究基本原则分析基础上,运用复杂性视角分析现代情报学理论主要特征,进而着重从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现代情报学理论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图书馆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图书馆资源是多种资源且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包括信息、人力和设备资源。社会管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从不同学科层和理论层构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图书馆学原理揭示图书馆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矛盾的规律性,而图书馆原理揭示的是图书馆具体工作中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研究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为基础。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美辛 《图书馆学研究》2007,(4):97-100,F0003
客户是企业的赢利主体,基于信息构建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的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内外部客户信息进行规划和管理,再造企业组织结构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把握市场应变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亟待开展的互联网档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117-120
针对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社会信息及知识的最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保存互联网信息对于记录与保护这些数字遗产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这一事实,简述互联网档案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信息资源,开展互联网档案学研究将对互联网的发展和知识管理发挥重要作用;指出互联网档案学将成为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空前结合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光子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事实说明光子挑战电子,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光子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观点,分析社会认识论的知识观对情报学知识界定的影响,考察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获得的社会化途径对于情报学过程如信息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理论的影响,用社会认识论中求真认识论的知识评价标准分析情报学如何评价知识的问题。最后,认为社会认识论特别是现代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