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翠平 《学语文》2014,(4):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阐述,突显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使学生形成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利盛世 《广西教育》2008,(28):51-5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教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我认为,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淡化师生的角色意识,让师生始终在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自由个性的舒展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真实和谐、开放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罗良坤 《学周刊C版》2014,(10):138-13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追求"文"以载"道",文道相融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应该将人文关怀、道德品格教育、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言文字、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过程中,伴随感悟、体验、朗读、习作等途径,体会文本、语言的情感力量和光辉思想,感受人文熏陶,得到无痕的心灵教化,提升品德素养。  相似文献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它呼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有利于学习语文的时机,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快快乐乐学语文。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一、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如果教师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游戏的王国,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孩子。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和他们玩…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如何激活课堂,让语文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本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文字背后蕴涵的信息,深入挖掘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小课堂和生活大课堂有效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不断吸收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长足发展。一、扎根课堂,开发以文本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语文课堂是学生增长语文知识的主要平台,又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围绕文本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动手、动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课程目标设计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达到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  相似文献   

8.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此失彼,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由于有的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在教学认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特举一些例子说明。一是有了"主体",莫丢"主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温东林 《成才之路》2013,(17):10-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在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定位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的各种方法,还应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学习语文,取得语文与生活的双赢,为学生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当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形成。以下我就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土家文化是一种民族、地方文化,把它作为一种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土家文化教育氛围、提供教育读本、实施课堂渗透、落实综合性学习、开展文学社活动都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采用绘画法、表演法,就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一、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蔡元培曾...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如何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使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进一步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这就需要教师用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课程,它涵盖着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课内外很多优秀作品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不仅是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们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而且能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国学中的经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智慧,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国学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考试的导向注重对学生民族语言修养、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意义是立足民族文化,多让学生吸取本民族的文化营养,让学生体会文以载道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责任意识。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本人在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和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感悟出文言文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20.
闫鸣 《文学教育(上)》2011,(16):128-129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地位尴尬的学科,它是应试科目的主角,却又被多数学生排在了学习的最末位置,这种现象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究其根源,就在于对考试唯命是从而产生的种种偏向,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要打破"一切服从考试"的枷锁,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让语文贴近生活、回归审美、走进心灵,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