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归结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或者概括出公式:“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 分率=标准量”。学生解题时,往往不注意理解题意就硬套结语、公式,教学效果不好。统编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出结语、不出公式,而是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紧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教学。开始,我们对这样教法很不习惯,教的新教材,用的却是老教法。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教材,研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规律,紧扣教材,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教好有关基础知识,为教学分数乘、除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又精确的科学。学数学更应该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中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注意语”等,避免或减少学习中的差错。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呢?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经常性地复习巩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代数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数列”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注意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而且在后面几章的教学中,也要注意把有关内容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联系起来,去解决有关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在指导初中学生进行数学总复习时,坚持以大纲为依据,复习“双基”不忘“综合”,讲练“综合”紧扣“双基”,着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已开始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下面是我们进行综合训练的几点粗浅体会。用活公式,突出基本方法数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法则、公式、定理,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但在具体应用时,则要求“用活”,要有所创见。为把“死”变“活”,我们抓了以下二点。1.抓“可变”巩固“不变”任何用公式形式表述的性质或法则,都有着“可变”与“不变”两部分,即公式中代表不同量的字母本身是可变的,而字母之间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作这样的描述:“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初中的基础知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解题教学的提出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数学教学是师生在统一的目标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进行的共同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学习素质。在《数学教育学》中,数学教学分成概念教学、定理和公式教学、数学语言教学和数学习题教学等几个部分。《数学教育学》没有“解题教学”这一提法,但在教学研究中,常常有讨论解题教学的研究文章,尤其是在《数学通报》等杂志中,直接就有“解题教学”这样的栏目。基于我们对于“解题”新的认识,我们这里用“数学解题教学”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1.基础知识目标层次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对A、B、C  相似文献   

8.
“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口号。教学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意义更为深远。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师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几个方面和加强学法指导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逆用”,就是对数学公式、法则的逆方向使用,即按课本所给的形式从右往左使用。数学中有大量题目需要“逆用”公式或法则才能解决,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按书上的形式去教,即只注意教会学生如何顺用公式,从而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观点,应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操作、交流、猜测、探索,由此产生的“好  相似文献   

11.
谌登玉 《贵州教育》2010,(10):36-36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分类,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几次探究活动,搞几个专题训练,结果探究问题成了“探究题海”;或仅限于探究性学习的“一招一式”,其操作流于形式;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结果性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无从谈起。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如下一些新的认识和实践。 一、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注意培养和发展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或特长,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①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要  相似文献   

13.
问: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很难确定教学难点,请给予指导。特约嘉宾(特级教师杨重炎):学生在学习教学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或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容易“卡壳”、“短路”的地方都可视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而言,数学知识中的新概念、新法则、新公式、新性质等等都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内容。但是难点的确定不能仅以“凡新则难”为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找准难点不能不注意这样两个问题:首先,要在  相似文献   

14.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基于这样的要求 ,本册教材把原教材中的“元、角、分的认识”单元内容调整为“人民币的认识” ,增加了对面额为 5元、10元、5 0元、10 0元人民币的介绍。教材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 ,通过直观使学生感知人民币元角分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逐步形成元…  相似文献   

15.
王辉 《江西教育》2010,(4):36-37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涉及很多公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探究公式由来的过程”还是很难落实到位,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浙江省“教改之星”毕宏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自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利用更多的资源帮助我们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例与大家一起来认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教学“约数和倍数”,在全课结束时对于“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好几个年头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提到要注意把数学思维应用到生物学科学分析中。回顾新课程教学的这几年,的确感受到生物学中许多疑难问题渗透了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注意数学思维的有效“嫁接”,有些重、难点就会化繁为简,迎刃而解,既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嫁接”。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的轴心是培养“四大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又是“四大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的结构猜想为如下公式:即数学知识与语言×数学思维方法×情感智力=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在数学知识和语言的理解与使用上下功夫,提高学生思维方法的领会和运用水平注意情感因素与心理素质的启迪,培养思维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余弦定理”的探究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的发挥、探索,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述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本文是笔者对“余弦定理”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学分“创建问题环境—探索、猜想公式—求异探新、证明公式—分析结构、体验数学美”等几个基本环节进行.1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问题环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等方式.怎…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是数学教学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巧妙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协调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实现了多元价值取向,为现在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