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中道德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诸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场——德育场,这个“场”从本质上说就是德育过程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道德生活空间”。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德育动力系统”,在这样一个“动力系统”中,德育过程具有导向性、双主体性、整体和谐性、人道性和生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特殊能力,它既是思维能力,又是实践能力。道德能力由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履能力、道德直觉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等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3.
卢凤菊 《教育探索》2006,(3):104-105
道德接受心理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综合系统,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遵循协同律、优势律及和谐律等基本规律,对教育对象的接受道德文化信息过程产生深刻影响。遵循接受心理规律设计、组织和实施道德教育活动,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美丽大学校园、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由传授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个体、接受环体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用,需要构成接受机制的五个要素相互作用,有效发挥各自功能,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教育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道德接受机制。道德接受机制主要应包括接受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保障机制和环境机制,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道德接受活动,影响着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要把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论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学理解方法来看待,实际上是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由世(世界、社会)、人(作者)、意(读者)、志(本文)构成。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文学理解意义的生成就不再如模仿理论、实用理论、表现理论或客观理论那样,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要素决定生成,而是由四个要素共同决定生成  相似文献   

7.
一、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是一个复杂系统 之所以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是因为它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特征:(1)复杂系统由大量要素构成;(2)大量要素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3)相互作用是相当丰富的,即系统中的任何要素都在影响若干其它要素,并受到其它要素影响;(4)相互作用自身具有若干重要的特征;(5)相互作用常常是作用于某个相对小的短程范围,即主要是从直接相邻接受信息;(6)相互作用之间形成了回路;(7)复杂系统通常是开放系统;(8)复杂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运行;(9)复杂系统具有历史;(10)系统是每一要素对作为整体系统的行为是无知的,它仅仅对于其可获得的局域信息作出响应[1].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使电影艺术的四要素不再分隔对立,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彼此交融的"现象场"。电影制作者和受众之间因重合而构成一种交互主体性关系,世界成为一个非完全物质性的融媒体生存状态,电影作品具有复调文本的特性,类型电影成为大数据电影的先行者。大数据电影带给受众一种交互式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品德是由社会道德内化形成的个人稳定的道德行为取向。品德是由多种心理要素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有关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以现代系统科学为理论背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一个大学生品德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模型,试图对品德心理系统的发展以及品德系统构成要素间的作用机制给出一种新的解释,进而为当代大学生优秀品德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使这一整体功能取得最佳效果,则需各要素之间形成最佳组合,而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在使整体功能获得最佳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种:l、课堂上的信息反馈。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反应,可直接从学生的眼神、姿态、情绪、反应速度与教师的呼应…  相似文献   

11.
班级生活是一种道德场,即班级道德场。班级道德场是班级生活情境中各种道德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传递道德信息、辐射道德能量的过程和空间。班级道德场的性质对青少年道德发展起重要作用,具有道德信息、导向、规范和调节的德育功能。青少年德育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道德场。  相似文献   

12.
从宋代诗话这一宏观视野来看,白居易接受群体庞大而复杂,接受状况全面而具体。传统的伦理批评与宋代崇德尚贤的社会风尚使白居易的品格赢得各阶层的尊重。君主的嘉奖、批评家的赞誉、藏书家的传布、文人群体的追贤、民众的敬爱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接受氛围。文人群体的影响接受论、不同阶层的文本接受论、道德及文学批评论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白居易接受体系。此接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反映出社会文风改革、政治教化、怡情悦性的多重需求,显示出宋人的思辨精神和理性批判,转法华而不为法华转,最终塑成一种新型内省人格和平民气质,召唤着后世的接受与再批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复杂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所谓课堂生态平衡,是指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为了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教学中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广泛存在。否定、曲解、冷漠等是大学生在道德接受中进行心理防御的主要方式,这种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接受的发生和深化。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文化信息的差异强度、信度及其与大学生原有的道德意识之间的交叉度,就可以有效地突破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防御,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水平,改善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场是指特定的时空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场,它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动态的、有机的系统。教师发展文化场是文化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文化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意义的网络。该网络由层层递进的文化圈所构成,它依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种文化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整个文化场的不同“次场”。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构成可从空间的叠置性、时间的连贯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种类三种角度进行审视。教师发展文化场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跨文化性。从文化场视角分析教师发展,有助于更进一步把握教师发展过程中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动态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实施:非线性的发展过程 复杂科学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线性的。所谓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由“甲”必然会得出“乙”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非线性是指系统内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由“甲”不一定能得出“乙”,其运动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复杂系统内的一个要素单方面并不能产生某一方面的效果,它总是和其他环境或其他要素结合起来相互作用而产生某一效果,要素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系统产生影响,这样促使复杂事物的发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和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杨广平  汪为春 《文教资料》2011,(31):222-223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接受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中介、接受环境共同组成,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接受系统的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文基于接受系统的探究.揭示出接受特点、接受过程和接受规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围绕着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6,(8):55-61
教室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室教学环境特有的系统结构。文章综合已有文献、现有教室配置、智慧教室发展以及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标准,认为教室教学环境可以理解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并存在于教室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的、心理的、信息及设备设施等因素的总和。文章指出,教室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物理环境、教室心理环境、教室教学信息与设备设施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室教学环境质量评估框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超越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现象,它既不属于接受式学习,又区别于发现式学习。超越式学习是由两个要素构成,即学习量的拓展和学习质的改变。超越式学习在量的拓展的同时,必须时学习对象进行考问、质疑、批判,找出人们时其评价的问题,分析其不足,形成自己的观点。超越式学习的出发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的接受和发现与对学习对象的改造、发展、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把人培养成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