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为此我们可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要做到"五不宜"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_2O_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更快。2.探究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  相似文献   

2.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改进,解决了传统实验仅能定性分析而难以准确分析结果的问题。实验中,用灵敏且能精确记录数据的pH计取代pH试纸可达到实验数据的直观效果;利用数据釆集器等现代技术手段做实验的定量分析,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省中学理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中学理科教师对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认识统一,但评价意识不强,对如何评价学生探究能力把握不准,对用纸笔考试作为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唯一方式的现状不满意.认为课程标准对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缺乏指导性,纸笔考试与实施的探究教学有差距,教师对考查或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缺乏准备,课堂评价结果没有进入学生的评价体系是评价探究能力困难的原因.因此,推出与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相匹配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将表现性评价嵌入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培训模式,提高教师评价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数据。数据记录作为探究实验中常见的记录手段,对事物、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它能使我们的条理更清楚,结果更精确,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数据的教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中得到的数据,使学生从被动记录到主动分析,让学生自觉运用数据来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不断利用可靠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考试大纲》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灵活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明确这些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才能够亲历学习过程,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能力.一、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就是让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来掌握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注重科学探究,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中学探究实验涉及的7个要素中,设计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设计出一个满足要求的实验方案,它包括确定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器材装置、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现象、描述实验步骤等.它是探究7个要素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个要素,也是科学实验的关键环节,是中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现从以下各方面谈谈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与数据打交道。比较初中原有《生物》教材与现行新课程教材《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程教材),可明显发现,新课程教材由于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而着意安排了许多与数据有关的学习内容,如“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等探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数据、评价数据、处理数据和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以提高学生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并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的记录和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教…  相似文献   

8.
在教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情境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了温度和pH外,还有哪些条件影响酶的活性?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依据评价量规进行量化评价,书写实验报告。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探究不同浓度α-萘乙酸对柳条生长和生根的影响。从课题选择、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到结果分析探讨,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分析讨论的能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由于受到鉴定试剂、底物和生成物等因素的影响,常难以得出理想鉴定结果.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淀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中和滴定对淀粉酶进行预处理,尝试用淀粉作为实验材料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出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倡课堂实验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以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发现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69):150-151
探究性实验活动本就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线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均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流程大体可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果;交流表达,反思评价五个环节。在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能够促使学生切实、充分地参与进探究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有效锻炼探究能力。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为例,依循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流程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给科学探究下的定义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我们不妨简称为“科学探究七要素”。那么,了解这七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孰轻孰重,对于我们进行探究教学特别是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采用“专家访谈法”,就这一问题访问了全国部分高师院校的物理教育专家,计算得出了各要素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运用探究日志来评价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即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并记录探究日志,然后根据编制的探究日志的评分标准,评价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探讨了运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实验是在学生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含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思考等)找到答案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采用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操作一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猜想、对实验装置设计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控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教材设置了探究实验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但对其需要适宜的条件只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拓展教材内容:在学生完成教材非完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新的探究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将教学活动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高中生物学习中第一次完整的探究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物质密度的探究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之一,也是初中学生最早涉及的对于数据精度要求高,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常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时,有些教师只注重实验设计,而忽略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后的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使学生只记得实验操作的过程而对结论的得出不甚清楚,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物理实验探究题已经成为中考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道风景线.试题涉及到物理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如对实验进行猜想和假设、议定实验的科学性方案、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论证实验总结的物理规律等方面.1.夯实物理实验基础,正确运用测量方法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是实验的核心部分.初中有很多物理实验测量仪器,如测量温度的温度计、测量电压的电压表、丈量尺度的刻度尺、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等,不但要熟悉这些测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北川驴蹄草(Caltha dysosmoides)新物种,本文研究了一定条件下驴蹄草种子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以及驴蹄草种子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通过实验测定的数据以及SPSS 19.0软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驴蹄草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在pH28的范围内最适pH为5.8;在同一pH下(pH48的范围内最适pH为5.8;在同一pH下(pH47范围内)20、40、60 min测定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反应中相对酶活力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驴蹄草种子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