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在面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奋力反抗。但由于两位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个人创作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她们笔下女性体现的生存意识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女书学习本身是一种教育活动,属于非正式教育范畴。江永、道县等局部地区的女性,立足于日常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把女书学习与女性生活、生存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生活既是当地女性学习女书的依托,是促进她们学习女书的动力,也是她们学习女书的归属。  相似文献   

3.
薛绍徽、吕碧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她们的诗词作品反映了清末女性丈人独有的思想情感。该文结合薛绍徽、吕碧城的生活阅历,就她们诗词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了解清末女性丈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创作原貌  相似文献   

4.
薛绍徽、吕碧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她们的诗词作品反映了清末女性文人独有的思想情感。该文结合薛绍徽、吕碧城的生活阅历,就她们诗词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了解清末女性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创作原貌  相似文献   

5.
香港言情女作家们关注着香港人的生活,尤其是香港女性的生活。从女性独特视角出发,描写香港现代女性,展现出她们在香港这个大都市中所选择的不同生存方式。给女性对自由选择生活的暗示,释放女性的人生自由性。  相似文献   

6.
吴晓东 《考试周刊》2009,(49):28-29
福克纳所塑造的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内容。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本文通过对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南方女性形象分析.挖掘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剖析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生活在相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反叛女性进行了对比,通过她们相似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揭示了她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中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必然性,传达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转变时期,新思想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望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8.
女性困境与反抗——美狄亚与杜十娘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狄亚和杜十娘分别是希腊和中国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人物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文章将探讨美狄亚和杜十娘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面对相似困境时选择不同反抗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童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3,(9):84-86,97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存方式和生存意识的多样性,及她们对传统道德和现代意识的取舍与选择中彰显的不同生存价值和意义所在。而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也隐含着铁凝思想深层的女性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北妹》,以城市底层打工女性为视点,关注打工女性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她们的沉重、苦难、封闭以及愚昧的生活历程,充分显示了作者对底层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态技术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设置生态专业,培养生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和生态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技术,培养生态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类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建设生态文明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应主要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科技为主的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传统文明形态的发展弊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生态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行为、生态责任意识、生态消费观念、法律维权意识等方面。湖南省农民生态意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省农民生态意识总体薄弱,在生态知识、生态认知和生态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受到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必须发挥地方政府在提升农民环境意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阐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资源消费现状进行了计算,得出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7125hm2,生态承载力为0.4355 hm2,人均赤字为1.277 hm2,表明河南省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阀值。河南省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为1.221,万元GDP足迹为2.35 hm2,生态协调系数为1.216,适度人口2460.77万人等,也反映了河南省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制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于自然生态的颠覆性:颠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既有关系,人类的自然生态问题得以肇始并愈来愈凸显;阐发了人类自然生态问题根本诱因的制度性:自然生态问题虽然体现了现代工业发展的某些共性,但人类自然生态问题的根本诱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制度的超越性:人与自然可以通过"提升"达到"和解"并最终实现"和谐",首要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关系的"提升"即变革社会制度并以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将生态压力指数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对天津市1989年~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天津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试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近20年来的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二是控制人口总数;三是加强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减少耕地损失;四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生态位是决定高职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其他高等教育层次的生态位移动,使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生态位重叠、生态布局不合理、生态位层次混乱等问题.对高职院校生态位进行合理矫正,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生态属性,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生态个性并相应体现在生态位上,进而通过生态位策略的调整实现高职院校生态位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