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球迷的心愿     
中国诗词、书法、绘画是中国艺术三绝。具有千古不衰的巨大艺术魅力和绵绵不绝的艺术生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华化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理解、接受以至珍爱中国诗、书、画传统化艺术。我国各地众多的烟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使烟标艺术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化特色。而其中将诗、书、画三绝融为一体的烟标,则更具有特色,更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2.
十方 《收藏》2011,(4):116-117
清人吴先声云:"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中国印艺术(中国篆刻艺术)和唐代的诗歌艺术、晋代的书法艺术一样,在古代,已成为经典艺术。它始于殷商,盛于战汉,发展于明清、当代,集书法、绘画、镌刻三者于方寸之地,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念和审美理想,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艺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洪伟 《收藏》2014,(1):158-163
齐白石先生在中国艺坛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是一位绘画艺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大写意画家,是一位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勤奋耕耘,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他精于花鸟、草虫以及虾、鱼、蛙、蟹等水族类,也擅画山水和人物,他以他的童贞和逸趣描绘对象,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他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几经"变法",融合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敢于突破陈规俗套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仅追求简  相似文献   

4.
朱浩云 《收藏》2007,(2):66-69
整个元代尽管不到百年,但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笔墨情趣,融书法入画,强调文学修养和诗、书、画的统一,开创了文人绘画的新纪元。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7,(10)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戊戌变法维新派的重要成员,在书法史上几乎被人们遗忘但又不得不提及的集诗、书、画于一身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对日本乃至后世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宋伯鲁先生。宋伯鲁(1853—1932年),字芝栋,晚号芝田,亦署芝钝、钝庵等。陕西礼泉人,家素丰,后中落,其父为县邑生员,善绘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不仅是大画家,也是水平很高的书法家。齐白石自谓:"我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也是很自负的。特别是他的篆书,以碑写篆,刚健超纵,独树一帜。他的行书也以势胜人,极富金石韵味。身为赵之谦、吴昌硕之后的第三位"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的书法对他的写意画帮助很大,可以说,没有齐白石的书法,就没有齐白石的大写意绘画。因此,研究齐白石的书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绘画,且对他不同时期画作的鉴定也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由于受母体文化的原生性影响,必然产生迥异于西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观察方法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我为本,用线条作画,将书法线条用之于画。中国画的色彩语言丰富多彩。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还包括诗、书、印。  相似文献   

8.
一 明朝散文家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是的,一个沉醉于某种爱好的人,才拥有深情与真性情,才有血性。被称之为诗、书、画“当代三绝”的林散之先生说得好:“一个人要有癖好,古人云,不可友无癖者。因有癖,才有真性情,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8,(9):170-171
1944年生于江西临川。从小喜爱诗、联、书、画,为张大千、张善孖大师大风堂三代门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楹联学会会员。以画虎著称,并善于用书法来表现自己创作的诗词,槛联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建强 《收藏》2010,(7):90-91
2009年是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年,早年林语堂曾叹:“当代书法家中,当推于右任先生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先生有今日之地位,也半赖于他书法的盛名。”此言不虚。品读右老的书作,我们每每感受到其书中弥漫的那股天地正气!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目前收藏界及研究者存在一定的歧义。2008年,沈阳的初国卿老师明确提出了"瓷本绘画"的概念,认为浅绛彩瓷画集五种最具文人气的艺术为一体,是中国瓷、中国画、中国诗、中国书法、中国印五种国粹艺术的大集合,对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江苏常熟的徐锦范老师在编辑《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一书的过程中,认为浅绛彩瓷器的价值取向应从四个方面着眼,即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诗、书、画、印的艺术巨匠吴昌硕以其在艺术上划时代的创举,被艺坛尊为“四绝”艺术家。2004年8月29日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诞生一百六十周年纪念日,《一代宗师,艺术巨匠——吴昌硕书画篆刻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路瑶 《收藏》2009,(4):51-52
扇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它历史悠久,质地各异,不仅是盛夏纳凉的工具,还可以供人们把玩、欣赏和收藏。扇子虽小,但是它蕴涵的内容颇多,扇面书画可以涵盖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和真草隶篆等,集印扇面包括有印章的印文及边款,所以扇子是一种融汇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艺术品。这里我们欣赏的便是著名书法篆刻家邓散木的4件扇面作品。  相似文献   

14.
初国卿 《收藏界》2012,(1):39-42
(一)2003年晚春,在南昌初见程门1888年画的《雨过山水图》瓷板插屏。在此之前,《中国文物报》曾刊文披露此板,誉为程门最大最好的一件存世作品,堪称"中国浅绛彩瓷的压卷之作"。后来又作为程门的代表作收入上海书画出版社《景德镇瓷板画精品鉴识》一书,赵荣华先生在书中鉴赏此作时写道:"整幅画面用写意手法画就,粗中有细,处处笔墨精妙。"  相似文献   

15.
韦力 《收藏》2014,(7):152-154
今人日"礼"多指礼貌或者礼节,古人日"礼"则不止于此。唐初大儒孔颖达认为"礼"起于天地未分之前,于《礼记正义序》篇中云:"是天地未分之前已有礼也。礼者,理也。其用于治则与天地俱兴。"儒家不仅将"礼"看作是天地人之间的自然法则,还将之与政治相联系,认为如若掌握并充分运用"礼",政权即可长治久安。春秋时期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学生,此六艺后被奉为"六经"。  相似文献   

16.
方铝     
《收藏界》2014,(8):126-127
方铝,1945年出生,著名国画家、油画家,从事绘画艺术创作50年,原任职于汕头大学,为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现改名为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创建人之一,现为汕头市现代画院院长。方铝先生的国画作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解读传统,是向传统学习,并以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品;2.以最古老的青绿山水画为平台,发展成新青绿山水画,让最传统的绘画形式赋上现代的灵魂;3.开拓中国画的新领域,创作了中国画的现代画。方铝先生用中国画的基本元素演绎他崇尚的"新儒家学说"和老子的"道德经",探讨生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与书法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而具有相通性。文章择取"线"性表达方式,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文化为出发点,从美学角度对"线"艺术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武术与书法"线"性美。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11,(1):144-151
"云法造境"是画家钟章法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的新课题、新样式。通过艰苦的钻研与探索,终于开创了以"云法造境"构建的独具特色的"云海山水"和时空水墨画两大系列作品。作品曾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专题展出,并先后得到四十多位美术界权威专家的高度肯定,正如老一辈艺术家潘絜兹、王琦等先生所言:"云法造境开创了中国画的一条新路,为中国画的向前推进拓展了新的空间。"本期重点选登钟章法先生第一次(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研讨会上,国内美术界权威专家、著名艺术评论家的各种学术观点、发言纪要及部分云海山水画系列作品。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从学术、艺术及鉴赏的层面上、高度上了解、认识、关注钟章法先生的书画创作方向与艺术发展潜质。  相似文献   

19.
屈指离休二十年,神怡心旷健身心。余辉犹有复苏力,硕果丰收赖耕耘。这首诗是马开印老人离休二十年的生活感想。马老在十多年的书法绘画实践中,取得了强身、健脑、防病的效果。8月哈尔滨的初秋,午后还是酷热的。我如约来到马老的家,马老的夫人琳玺把我让到了客厅。这里也是马老的书房:老乐轩书屋。客厅摆设十分简单,除沙发、茶几外就是书橱和满墙的字画。在马老的多种爱好中,付出最多的、收获最大的当属古典诗词和书法、国画。其书斋取名老乐斋,其乐便多来自诗、书、画。马老的书画作品杜怪异、摒轻浮、不疾不厉、朴实无华,以雍容沉稳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明代董其昌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以禅入画,诗、书、画结合以及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