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3年8月,由蒋介石担任"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代替孙中山前往苏联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其政治、军事和党务,而特别关心的是所谓红军的长处和短处."[3]1220三个多月的考察,蒋介石看到苏联红军训练有方、装备精良、士气高涨,感到应该以红军为榜样,建立真正的革命军队.也正是这三个多月的考察,在蒋介石的脑海中深刻地烙印上"反苏反共"四个字.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一夜之间几乎兵不血刃占领沈阳,四个多月东北12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丧,三千万东北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涯.而造成这一屈辱的"不抵抗"政策,主要与当时的两位领导者有关,即东北地方的领导者张学良,中央的领导者蒋介石.对于两者与"不抵抗"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认为,张学良"忍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蒙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另一种则认为,不抵抗的责任在张学良,他在当时具有抵抗的自主权.而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也不断强调,"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与蒋介石无关.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即依据现有材料,对张学良与蒋介石的"不抵抗"作以比较,以期对他们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责任作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政权,与国民党武汉政府、奉张北京政府形成鼎足而三的格局.8月中旬,蒋介石突然宣布下野,4个月后卷土重来,建立起"蒋家王朝".蒋介石为什么一度退隐?究意是迫于形势呢,还是玩弄权术?  相似文献   

4.
张绪萍 《湖北档案》2006,(11):41-41
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出马,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24个师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相似文献   

5.
1946年10月21日下午,蒋介石夫妇乘坐"美龄号"专机,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当天的台北浓云密雨,阴沉沉地看不见一丝阳光,但蒋介石的心情却是异常的舒畅.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的陈仪用一辆敞篷汽车来接蒋介石.从松山机场到台北市区,长达数公里的路旁挤满了迎候的人群,蒋介石频频向台北市民微笑致意.  相似文献   

6.
一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护送回南京.谁料张学良就此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1937年初,张学良将军由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附近的雪窦山禁锢.  相似文献   

7.
1927年,国民党右派向革命的人民举起了反革命的屠刀.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又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5月21日晚,由国民革命军35军军长何键特使余湘三策划,独立33团团长许克祥统一指挥,率领1000多反动武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  相似文献   

8.
1946年10月31日为蒋介石60岁生日.为了庆祝蒋介石的六秩寿辰,国民党中部分蒋介石的忠实信徒,特地自9月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持续月时间达一年之久的献校运动,即捐献国民学校运动,以资祝寿.通过这场在国统区几乎是全民参与的运动,各地纷纷兴建了数量众多的初、中级国民学校,抗战后国民党提出的"教育复兴"的口号,似乎已经付诸实践.但是,翻阅青岛市商会一宗有关献校运动的档案后可见,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其出发点并非"教育复兴",而是为了借教育之名,提高蒋介石的声望,为达到对蒋介石的个人崇拜制造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北档案》2002,(4):43-44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多次建议并邀请蒋介石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也先后三次准备派遣其第52军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10.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曾多次建议并邀请蒋介石派兵参加朝鲜战争,蒋介石也先后三次准备派遣其第52军入朝参战.  相似文献   

11.
经蒋家后人同意,蒋介石日记2010年将陆续出版,从解密到出版,这份重要史料将大踏步走出历史的密室. 蒋介石日记分为55本 宋曹琍璇是宋美龄幼弟宋子安次子宋仲虎的夫人,同时她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访问研究员,主要负责审阅其家族先辈宋子文、蒋介石、孔祥熙、蒋经国四人的全部私人档案.这些史料如果公布,之前都要经过宋曹刑璇的审查.  相似文献   

12.
赵理君是蒋介石操纵的军统局的红人,多次受蒋介石的派遣干过许多可恶的勾当.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杀他,在因私怨暗杀韦孝儒被关在监狱时,还洋洋得意的向蒋介石写了封求救信,而时隔不久,一颗罪恶的心便停止了跳动.从最近查出的国民党军统局的档案上看到,赵理君死于自己之手,死在居功自傲上,蒋介石才开了杀戒:"他知道的事太多,看样子非杀不可了".  相似文献   

13.
扑朔迷离的密约 《李宗仁回忆录》第三十九章里提到这样一桩历史迷案。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于9月东渡日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人秘密会谈.会谈后达成四项主要的密约:(一)蒋介石承认日本在满洲有特殊权益;(二)蒋介石坚决反共到底;(三)日本支持蒋介石政权;(四)日本借予蒋介石四千万日元.以帮助蒋介石安定中国后,中日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等等。蒋介石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达成密约后.即挟巨资回国.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三次电示四进野:充分备战免蹈金门覆辙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其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势如破竹,蒋介石主动放弃京沪,将其主力撤至舟山、台湾、海南岛等东南沿海几个岛屿,企图凭藉海空优势偏安一隅,再图所谓的"反攻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5.
成秀娟 《兰台世界》2007,(13):65-67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由于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满,在西安临潼华清池软禁蒋介石,并扣押蒋系军政要员10余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6.
<正>1924年6月,广州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廖仲恺是黄埔军校国民党党代表,蒋介石是校长。1925年8月,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人用手枪暗杀,蒋介石得知后痛哭失声。后来,蒋介石在广州黄埔军校设立了"仲恺公园"和"仲恺堂"。黄埔军校1928年3月迁到南京国民党新首都后,蒋介石又在南京军校设立"仲恺堂",1950年,蒋介石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中旬,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蒋介石便开始玩弄起"和平谈判"伎俩,挑起内战的烽火.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排斥异己、挑起内战的行动非常不满和反感.  相似文献   

18.
台湾桃园县后慈湖,曾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最神秘的所在,蒋介石当年的"战略办公室"便设在此处,这里封存有蒋介石50年前名为"国光计划"的"反攻大陆"计划手稿.据台湾媒体报道,2009年5月1日,这处见证当年动荡与硝烟的秘密基地摇身一变成为台湾桃园县用来吸引观光客的旅游景点.由于对游客身份不限,大陆游客也有机会到后慈湖一睹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一贯道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上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组织,是多种民间教门融汇合流的产物.它起源于山东济宁,在上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组织[1].1936年,蒋介石以"赴宴"为名将道首张光璧软禁在南京,经过秘密谈判.张光璧答应了效忠蒋介石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