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其核心是四个"摆脱":"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位主义,甚至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后两个"摆脱",属于公民享有出版自由时的文明水平问题。他认为"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关于查封一些反动报刊,列宁承诺:"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列宁当时关于出版自由的政策把握基本上是正确的。若查封报刊的标准具体化,注意政策的把握,可能后来的发展不会完全如历史已经走过的那样。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年来的“爬格子”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欲使一篇稿件得到编辑的认可,从而较为顺利地同广大读者见面,必须超越自我,走出习惯性思维这“怪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搞新闻的同志都有一个体会,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熟悉了通讯、消息等体裁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写起稿子来,往往比不会写稿的初学者还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即别人怎么想我就怎么想,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写我就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传播控制的、目的,在于使新闻事业更好地向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新闻事业“控死”。不控制就会造成失控的局面,这对社会和人民无疑都是不利的。把新闻控制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既是整个新闻活动和我国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国家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我国宪法虽对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因此,关于言论、出版自由一直没有具体的细则规定。1957年后政治斗争接连不断,大家尝够了法制不健全的苦处,尤其是十年内乱时期,林彪“四人帮”利用新闻工具为所欲为。一方面剥夺人民的新闻民主权利,一方面又制造假新闻坑害人民。这  相似文献   

4.
新闻观念,就是关于新闻是什幺,应该是什么的观念。在认识论视野中,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的认知;在价值论视野中,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的价值评价、价值信念与理想;而在认识论、价值论观念中还蕴含着如何展开新闻活动的方法论观念。因而,要想比较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新闻观念的内涵,就需要在多维视野中对其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等等。该书还收人附录材料15件,其中有些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和报业经营的新资料。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博览     
制定新闻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新闻要立法,是各方人士的共同呼声,更是新闻界多年来的愿望。但是,起草工作举步维艰,从一九八四年研究起草到现在,连初稿都未能问世。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有关新闻立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一。分歧最突出的有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立法目的,一种意见认为,宪法第三十五条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延伸.制定新闻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自由。另一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新闻自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新闻自由,而是一些报纸和记者滥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自由的由来和发展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的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出版报刊的自由,播放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自由,采访和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等等。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回想祝《新闻战线》四十周年安岗我对于新闻工作,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出报很重要,但有两件事一定要跟上,一件是培养人才,办新闻学校;一件是办新闻刊物。只要在新闻领导岗位上,我总是想办法做这两件事。1955年奉命创办人大新闻系,办了一份《新闻与出版》...  相似文献   

10.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是16号文件里面的一句话,含意深刻。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三个代表”指导下的出版业改革、发展和管理的问题。 一、对出版业地位的认识 2001年10月份中央“两办”发了17号文件,文件集中讲的是关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问题。2002年7月29日中央“两办”又发了16号文件,专门谈的是出版工作,内容有二十四条。从这两个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闻出版工作非常重视,非常关心。17号文件讲的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的新闻出版业怎么改革的问题。16号文件是总结1983年…  相似文献   

11.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1]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8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   要想深刻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其起源与发展,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评价其历史地位,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就我个人学习体会,可从四个方面来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检查制度是指国家对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电台等新闻传播媒介进行检查的制度。它有固定的程序、方式、范围和标准。 民国时期的新闻检查制度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新闻检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清代的报律,倡导和实行言论出版自由的政策。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法令中,均庄严列入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文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透视美国新闻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现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应具有七种基本权利: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①在美国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一个新闻事业发达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报纸和新闻教育都起源于德国。新闻传播的法规与自律德国现在媒介体制的宪法基础是联邦德国1949年制订的《基本法》第5条,其具体内容是:“任何人都有权以言论、文字、图像等方式自由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可普遍接近的来源自由地获得信息。(宪法)保障广播电视和电影的出版自由和报道自由。不实行(新闻)检查。”德国实行联邦制分权体制。《基本法》在涉及联邦和州立法权的第75条对联邦政府关于报刊的立法权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德国没有统一的联邦印刷媒介法,但是各州都实施了大同小异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编辑部: 我是刚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很想钻研业务,也喜欢练练笔。由于处在边远地区,不知最近出版了哪些新闻方面的新书。你们能给我作个介绍吗? 萧韵萧韵同志: 据我所知,下面这几本关于新闻的新书,已经或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7.
季萌 《军事记者》2010,(1):50-51
美国宪法第一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1976年颁布的《阳光下的政府法》均规定,只要不对国家利益和社会、个人造成损失,所有政府信息必须向公众公开。因此,美国国防部负有向民众发布军事信息,满足民众军事知情权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是通过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履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新闻研究》2012年第2期上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6):75-76
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关于出版自由认识的一次带有转折性质的争论.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堡发生著名的十月革命,与此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和立法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三个社会主义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参与了新政权.然而一开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内部就出版问题发生了争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1990年第3期发表韩凤鹏文章《新闻本质主流整体真实论》(以下简称《真实论》),摘引了笔者参与主编在1984年出版的《新闻学基本知识讲座》(以下简称《讲座》)中关于新闻真实性探讨中例举的几个观点,并加以评议,读了以后想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