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胡瑗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并从“尊王”、“妇道”两个方面论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小知识     
百衲本 :用各种不同版本的残本拼凑而成的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图书。“衲”系僧人用许多方块布头补缀而成的衣服 ,僧人称为“百衲衣”。以“百衲”名图书版本 ,系借喻其配本种数之多。其名始于清初钱曾 ,其所撰《读书敏求记·史记》下解题云 :“此本乃集诸宋版共成一书 ,大小长短各种咸备。李沂公取丝桐之精者 ,杂缀为一琴 ,谓之‘百衲琴’,予亦戏名此为《百衲本史记》,以发同人一笑焉”。清初宋荦曾集合宋本2种和元本 3种 ,配成《史记》80卷 ,近人傅增湘又增入明南监本 2 8卷 ,除去重复成 10 1卷。黄丕烈也曾以宋本 5种集配《宋文鉴》,以宋…  相似文献   

3.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5.
贾岛(779-843)字浪仙,早岁为僧,名无本,幽都(今北京市)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成五个字,撚断数茎须。”素有“苦吟诗人”之桂冠;又有“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锻炼,有“推敲”大师之美称。今存《长江集》十卷,存诗380首,附诗25首又10句。孙  相似文献   

6.
有来一代,分为北宋、南来两个阶段,其宫廷饮食也明显地分为两个系统,北宋以北食为主,南宋以南食为主。从豪华奢侈程度上看,前后也有较大差别,一般为北宋中叶以前较为简约,此后则逐渐走向豪侈。宋代由殿中省的御膳所中的御厨掌宫廷御膳。《东京梦华录》中称宋时洋京“集四海之珍奇,皆为市场;会衰区之异味,悉为浪厨”。另据鹏助编》载:“渊圣皇帝以星变自责,诏云尝膳百品,十减其七。”可知宋徽宗平日所食有百种之多。据《宋会要辑稿·御厨》中说:两宋时,御厨所用面和米的比例是二比一,说明皇室饮食是以面食为主的。宋代面食和…  相似文献   

7.
李之亮先生所作的《宋代郡守通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共九卷(以下简称《通考》),即《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京师卷)、《宋两浙路郡守年表》(两浙卷》、《宋福建路郡守年表》(福建卷)、《宋河北河东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河卷)、《宋两江郡守易替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将《水浒》卷首所引的邵雍“纷纷五代乱离间”一诗与《全宋诗·邵雍集》相校,结果发现在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以1975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等五种刻本为参校本之《全来诗》中,此诗题作《观盛化吟》,字句有不少出入,现录《全宋诗》作正文,而将《水浒》卷首引诗之异文(似为传讹)作夹注附入括弧中,建议今后出版《水浒》时,对此诗之诗题及文字出入作一注释; 《观盛化吟》邵雍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江山)。寻常巷陌犹…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惠崇和尚,是个著名画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一作淮南人。他还是一个名诗人,有诗集。为“九诗僧”之一。他擅于画鹅、雁、鹭鸶,取法易元吉;擅写寒汀、烟渚等江乡风物,清旷洒脱,人称“惠崇小景”。当时有不少文人为其写下赞美的诗句。苏轼为他的《春江晚景》画上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王安石赞他“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黄庭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有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倘若如此,《诗》必定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可是。后来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诗集传·序》)倘若如此,至少《诗》中的《风》就谈不上立意深远、极高明而道中庸,不仅如此,历代经师的诗说反倒阻碍了我们欣赏清新淳朴的民歌。朱熹的《诗集传》作为宋儒解《诗》的集大成之作,统治后世七八百年,为什么这位宋代大儒会主张《国风》出于民间说?为什么《诗经》乃至五经,在宋代的地位与解释路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前,见《诗集传》出了新的点校本,这些问题霎时又变得新鲜起来。  相似文献   

11.
古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孕育出古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宋代时期,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文人、僧人因在古琴上有共同的审美追求而交往密切,尤其出现了儒佛相容的现象,为琴僧师传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对北宋琴僧师传体系的琴乐传习进行研究,以期为古代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13.
读《六一诗话》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文坛巨率欧阳修以诗、词、文及史学著称于世,而于诗论诗话亦颇有建树。其中尤可道者乃其熙宁四─—五年(1071-1072)间退居汝阴时所作的《六一诗话》。虽然这是一本如著者所自称的“集以资闲谈”的诗话,并非作者特别经意用心之作,但今读此书,甚感于治诗话、诗论及史学颇有助益与启发,尚有可注意与议论者。兹略抒鄙见一二,以就教于同好。我国古代是个以诗闻名的国家,说诗论诗之事早已有之,并非自宋代始。但以“诗话”标明的说诗之著作则始于欧阳修的这部(六一诗话)。受(六一诗话)影响,此后以“诗话”命名的说诗之作纷纷而…  相似文献   

14.
南宋周煇所撰《清波杂志》是一部主要记述宋代社会和文化的史料笔记(本文采用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本,中华书局1994年9月第1版)。它虽为周煇“暇日因笔之”之作,然“列圣(指北宋列朝帝王)家法之盛,大臣启迪之忠,皆可书而诵也”(卷一)。作者的好友张贵谟为《清波杂志》所序亦云:“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又如同时陈晦跋此书云:“感时们怀旧,奖善黜恶,断断然有补风教。”稍晚于周煇的张岩也在跋中云:“此志有关于风教者甚多,渠可不传远乎!”。可知,政治教化的追求与崇尚乃《清波杂志》的主旨所在。正是基于此种思想,《清波杂志》记录了北宋新旧党人、尤其是新党诸人的事迹。本文拟就志中所录北宋新党诸人事迹作一评析,以期对于北宋新党诸人、乃至北宋新旧党争有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诗僧,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称为僧诗。“诗僧”一词的出现,据学者考证,以唐皎然的《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一诗为最早。但僧人写诗,却是自东晋时就开始了。此后历代诗僧辈出,其所作诗歌数量也越来越多,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16.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17.
宋代藏书家尤袤,字延之,号梁溪、遂初。无锡人。生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尤袤在历史上是一位封建循吏。《宋史》本传对他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扶农桑;(2)恪礼仪;(3)扬道学。他深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宋孝宗亲口对尤袤说:“如卿才识,近世罕有”。尤袤还是南宋初著名诗人。他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诗坛上称为“南宋四家”。四人中,尤袤与杨万里交谊最深。《诚斋集》中保留了不少杨万里赠尤袤的诗,其中有“谁把  相似文献   

18.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看,宋代,尤其北宋是宋人接受陶潜的关键时期。《岁寒堂诗话》卷上谓:“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而陶诗之显,则北宋新旧党争所以致之。循着当日新旧党争从政见之争到意气倾轧的衍化,从一个侧面上说,宋人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由尊杜而崇陶的变化。晁补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受陶潜的。本文即从这一视角来考察晁氏绍圣以来的词风及其意义的。晁补之“幼豪迈,英爽不群”①。初入馆职,尝自谓:“犹将奋发于有为。”②黄庭坚称:“晁子胸…  相似文献   

19.
《国朝诸臣奏议》,又称《宋名臣奏议》、《皇朝名臣奏议》,南宋宗室赵汝愚编纂,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按门类编纂的属于断代性质篇帙最繁巨的档案文献汇编。它收录了北宋243位官员所上的1631篇奏议,约130万字。然而,这部书更引起笔者兴趣的是它保存北宋时期各类形制的贴黄实例。贴黄之制,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始于唐朝。但唐时的贴黄范围仅限于时降敕书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而“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但唐代贴黄实物至今未见。宋代贴黄较之唐朝贴  相似文献   

20.
从来藏书家都以宋板为贵。因为它刊刻的年代早,讹误字可能少些。有时賴以校勘出后来刻本的讹误,甚至有一字千金的价值。例如今通行的刘熙《释名》,在《释天》类“雷”字下释云:“(石良)也,如转物有所雷砠之声也”。而清代学者段玉裁根据刻本《释名》作“雷,(石艮)也,转物有所(石艮)雷之声也”。悟到《说文》雷字下所云“(石良)也”亦“(石艮)也”之误,这就是个好例子。但是宋板书的可贵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它同样有讹误字,这就在乎学者能择善而从。湖南叶德辉以精于板本学著称,他在《书林清话》中写了“宋刻书多讹舛”一条云:“王士祯《居易录》二云:今人但贵宋椠本,顾宋本亦多讹舛。但从善本可耳。如钱牧翁所定杜集《九日寄岑参》诗,从宋刻作‘两脚但如旧’,而注其下云:‘陈本作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