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市场地位。在我国,由于拆借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主要对策是培育健全合格的拆借市场交易主体、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货币经济向金融经济的发展,现代泡沫经济有着不同于早期泡沫经济的许多新特点。从理论上看.金融资产的交易内含经济泡沫,但经济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当代,泡沫广泛存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而且与金融资产交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于这些泡沫,需要放在金融经济的运行框架和规则中来认识。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仍存在人民币未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兑换、人民币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影响力仍不足、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仍未市场化、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现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主要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我国要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与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从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并在经济运行中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后,流通中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形式就表现为一般等价物形式。在经济生活中,会计计量是在复式簿记系统中会计记录交易中的货币数额,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反映,进而揭露整笔交易的信息。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中仍存在着不通过以货币媒介手段进行的交易,即非货币性交易。以货易货、以旧换新、物物交换、股权互换、资产置换等业务在大量涌现,而有关换入资产的计价问题是非货币性交易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从非货币性交易中的资产计价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财政和金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个纽带,货币政策和货币交易都是从货币母体上繁衍出来的。货币交易使经济中出现货币数量与价格、收入与价格这两个制约因素。分析货币价值需要参考价格指数。经济波动既包含货币循环的因素,也包含非货币循环的因素。货币需求量标准为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货币政策就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利率来稳定经济,货币政策的宗旨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保证体系均衡,但货币均衡不是一种趋势。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都有联系,即便货币政策只在短期内有效,但货币政策始终都应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正> 金融市场是货币、资本和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它包括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外汇调剂市场等。它是中央银行调节、控制经济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传导媒介。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可以减轻银行信贷资金负担过重的压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一种新方法,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关操作利润方面的问题。从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的特征、非货币交易中如何进行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联方交易中的利润操控及风险防范,说明了目前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实际情况,以期促使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更好地做好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促使企业获得更合理、更高的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外币交易业务,这些交易的原始计价单位是外国货币,而会计记录和反映却要求使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这样就引发外币交易的折算问题。本文就外币交易核算中对汇兑损益核算最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诸要素的影响(一)使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及相关性减弱1.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相对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提。资本市场的发展引起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由交易性动机所决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弱,而由投机动机所决定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强,后者主要受资本市场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由于货币资产与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非货币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当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时,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加大,于是对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相…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中学课本里,我们学到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因为被人广泛认可、普遍接受、较为通用而成为交易的中介。对于国家来说,推行价值稳定的货币是对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古代货币通常是实物货币,欲使其币值稳定,需让钱币在成色、尺寸、重量、形状、纹饰等方面具有大致统一的规格。如果钱币以单位价值高昂的贵金属铸成,更要防止其短少重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内生性程度增强,从而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趋于弱化,此外,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制度弊端,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伦理观也是制约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条件,不仅来源于货币领域,而且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相关环节,通货紧缩时期,不是资本不足,而且滞留在为生产过程和银行领域的资本数量太大,货币政策是为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有效的投资扩张只能来自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流通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央银行不断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成就瞩目。然而,我国已加入WTO,对外对内日益开放,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货币政策机制的不尽完善、缺陷日显:同时,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键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资金充足,货币利率低廉,人民币汇率稳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这为我国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推进货币政策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博士工资由供给与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博士的供给由博士的生产成本和主要以机会成本形式表现出来的择业成本所决定。博士的需求是由一个博士给一个单位创造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博士市场是一种具有供给垄断优势的垄断竞争市场。博士工资的确定要服从于市场法则。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在处理分配问题时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一种以信用形式经营的特殊行业,强化"信用是第二种货币"的理念,不仅是金融行业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行业积极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产品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政治属性。兼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传媒产品有比物质产品和纯经济属性或纯政治属性的传媒产品更为复杂的需求特征及其需求价格弹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品不再唯一地被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只发挥正确导向的作用,而且也被认为具有经济属性,能够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传媒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应当纳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轨道,需要而且必须利用物质产品与传媒产品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不可替代的关系,扩大和创新传媒产品的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的传媒经济。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针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所争论的焦点,很多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在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状况、金融领域的发展以及居民的货币需求这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要改变这种下降的趋势,就需要我们借鉴经验,切合实际地进行调研,合理制定货币政策,完善我国的各项制度,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规范市场运作,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同时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按照正常货币市场交易规则,任何国家的货币市场价格都应该是有升有贬的,但偏偏美元和人民币的运行偏离正常:美元自1944年以来只贬不升,人民币自1949年以来只升不贬,两种货币的运行皆表现出单向运行的特征。尽管两种货币行走在世界货币体系边沿的原因很多,但决定性因素还是两国的法律制度与普通国家存在差异。美元单向贬值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而人民币单向升值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损害。要消除人民币市价单向升值特征,让人民币市场价回归正常运行轨道,使人民币市场价格朝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增加的方向运行,也需要从调整人民币法律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调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金融危机的成因透过制度层面,结合全球经济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金融危机是美元取得储备货币地位并脱离黄金,利用"特里芬难题"大量增发之后的必然结果。而美联储则刺激、放任房地产市场泡沫,实行"金融危机战略",以实现其吸收美元,遏阻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美元财富的目的。因此制度层面的金融危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监管加以调控,而全球经济层面的金融危机则取决于各国经济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19.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产出效应有一定影响。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