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文教资料》2008,(17):152-153
本文剖析了当前社会上倡导"儿童读经"运动的三大主要理由,即文化传承、开发潜能、提高道德.认为儿童读经弊多利少,而把读经教育纳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范畴或让儿童上所谓的现代私塾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慎之又慎.童年是极其宝贵的,我们的教育有比读经更重要的事要做.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儿童入学前的教育,或称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由于不同国家儿童入学年龄并不一致,并且开始入早期儿童养护与教育机构的年龄也有差别,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有关规定也可能有变化,遂使“学前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别。其中至少涉及三个问题:1.儿童何时开始入学为宜。这既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又同各国的“初等教育”观念相关。所以,单就“学前儿童”年龄的下限而论,“学前教育”概念的外延就不一致,并且难以科学地论定。2.儿童从几岁起入早期儿童机构为宜。有的国家从年满一周岁开始,有的…  相似文献   

3.
英才教育研究中,对超常儿童的理解和界定,不仅涉及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超常儿童甄别选拔、教育安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加涅等西方学者强调"天才"与"专才"的区别,表明了英才教育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梳理分析了有关"天才"与"专才"理念的内涵和演变趋势,以为英才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琴热”是当前中国音乐文化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而儿童是钢琴学习热的主要群体.研究此现象,就要从探究儿童“钢琴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儿童钢琴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使钢琴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繁荣社会文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与教育有关的谚语和俗语是反映乡村社会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家长和教师对这些"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仰.这些"理"倾向于支持亲师的权威和惩罚学生,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笼罩着恐惧气氛.免于恐惧的教育是儿童幸福生活的起点,而合道德性与合法的教育是儿童免于恐惧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王思宇 《教育探索》2021,(11):20-24
"经久不衰"的校外"兴趣热"应当受到严肃的教育检视,通过检视发现:"兴趣热"实际产生于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兴趣班的产品市场也良莠不齐.校外兴趣班整体上不能承担培养儿童兴趣的使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应向校园回归.这首先需要对兴趣教育的真正内涵重新加以澄清,即兴趣应源于儿童的自我意志,兴趣应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兴趣教育的使命在于尊重儿童自主选择兴趣的权力并为儿童从事多方面兴趣活动打开大门.兴趣教育回归校园需要学校为儿童创造兴趣选择的主体并提供兴趣活动的"富源".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育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他主张教育要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把儿童看成是自然主体,反对压抑和摧残儿童的天性.这一点不仅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对现代学前音乐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会投人大笔资金继续用于资助3岁至4岁儿童的免费幼儿教育.儿童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Bevedey Hughes)还承诺,儿童每周的免费教育时间也将从12.5小时增加到15小时.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种“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因此,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留守”本身的正面的教育意义,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塑造为一种“特色教育”,通过“留守”本身所蕴藏的教育内容来预防“留守儿童”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另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顾群  蒋本宏 《教育探索》2011,(1):137-138
叶LD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有效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乃至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分析LD儿童的"心理--教育干预"实施中的各因素的有效性,除了要重视"心理--教育干预"各取向成分的作用之外,作为研究者和干预的实施者还要重视干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LD儿童的"心理--教育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财贵先生是时下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比填鸭式教学更进一层的"填牛--反刍"理论,提出0~13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的理论,提出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应当使用不同方法的理论,提出了儿童读经教育的六字教学法"小朋友跟我念"(又被称为"六字箴言").这些"理论"都是儿童读经运动获得"正当"存在的理论根基.在此我想对王财贵先生提出的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应当使用不同方法的理论提出商榷.(由于其它几个"理论"我已另文讨论过,[1]这里便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世界"儿童数学课程是在新皮亚杰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数字感知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能力.该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向儿童呈现了五种数字表征形式,即实物表征、图片表征、排列表征、高度表征和循环表征.该课程给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一定的启示:(1)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2)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数学方面的元认知技能.(3)数学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周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01-102
当前,随着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教育中"惩戒"教育的作用日益被弱化,教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惩戒"这一育人的重要手段,出现了部分学生无视教师权威,而为所欲为。未成年教育越来越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中探讨惩戒权及其行使,以求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利不受侵犯,切实发挥育人功能。因此文章认为,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教育发挥其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职能,只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惩戒权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主流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素质教育,即一种学校教育.本文在以针对南京市三所民工子弟小学的实践调查和对一些城市儿童访谈的基础上,对所得数据进行SPSS分析,报告了流动儿童在学校的现状,拟用认知一情感的个性系统(CAPS)理论解释个体差异,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个体差异与他们对"主流教育"融入度的关系,从而以一个新的视角去看他们怎么融入城市,融入"主流教育"的问题,并给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透过当前"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儿童钢琴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家长盲目的让孩子学琴,钢琴师资存在的问题等.从探究儿童"钢琴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儿童钢琴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使钢琴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儿童教育的理念,是一个由"自然"、 "自由"、"教化"诸观念构成的一个张力场,三个观念之间相互制衡是其精髓.从这一张力场的角度来看,当下中国初级教育中存在着对儿童"礼貌教育"的强调乃至崇拜,本质上是阻止儿童精神自由发展的一个隐蔽的樊蓠.在礼貌教育中,对学生"自由"的扼杀是隐蔽的和欺骗性的,过度的礼貌教育实质上消解了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隐含着对自由创造能力的扼杀.礼貌教育的限度和基础,应当是也只能是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保证每个儿童都享受到人性化的、均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公平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机会均等体现出三个特征:均等性、差异性、适合性.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幼儿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多元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机会,在师幼互动中给予儿童及时适当的应答和多样化的、富有针对性的表扬.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为批判传统旧教育而提出的思想,属于一种破旧立新的观念."五四"运动时,其思想进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思想界、教育界、文学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儿童中心论"就是要把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师、教科书等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而运转.其对中国儿童文学界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是形成了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其二是推动了现代儿童小说的原创进程.特别是"启蒙教育"主题儿童小说初露峥嵘,成为中国儿童小说在现代生成的第一个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20.
试论陶行知"五解放"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的教育思想,是其创造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五解放”教育思想是他通过长期的实践,扬弃了传统教育,针对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研究而形成的。在积极倡导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推行“五解放”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