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来自于学的法子” ,即以学法定教法。根据自主阅读教学的自主性原则 :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这样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教案为学案 ,以学为本 ,以学为主 ,从学出发 ,为学服务的教学观念。那么 ,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 ,该怎样备课呢 ?一、备内容结构有规律之处我们知道 ,课文只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找到规律 ,举一反三。如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可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看到种种美妙的幻景…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一处写到,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用火柴在墙上擦燃了,眼前就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幻景。读到这里,今天的小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火柴怎么能在墙上擦燃呢?以前,教学这一课时,我都是先向学生介绍火柴发展的历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非常顺利。最近的一次教学,我一改以前的做法。首先,我鼓励学生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一个学生问:“我们知道的是火柴必须在火柴盒上使劲划一下才会燃起来,为什么小女孩将火柴在墙上一擦就会燃起来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读了《“海滩天使”的启示》(《人民日报》2005年1 月7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不只为文中那个能拯救数百名大人的英国小女孩而惊叹,更为那个小女孩能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赞叹,当然也为英国的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应用于实践而由衷的佩服。文中讲了此次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童当时正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享受美  相似文献   

4.
又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两句中的“可怜”一词,我就采取指导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一句中的“可怜”是可爱;后一句中的“可怜”是讲这个小女孩的处境值得怜悯。 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好途径。它能够收到点燃学生心中一盏“灯”,照亮学生眼前一条“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课堂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师生平等了,关系和谐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前些日子,我和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师一起听了语文课。课后,他们的一些想法让我深受启发。“老师,你怎么可以自管自说呢?”——教师的情感走在学生前面某日,我与一位数学教师一起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小女孩对温暖、食物、欢乐、关爱的渴求。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教师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可贵。师(出示安徒生的名言)“:…  相似文献   

6.
<正>当了几年的班主任,经历了许多特别的时刻,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收获颇多,其中有三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让我永记心中。第一个故事:生不如死记得在一次七年级的班队会上,我想教育学生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特意讲了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的小女孩多么可怜啊,寒冬光着脚丫儿卖火柴,她要是能有你们这样的幸福日子,不定多么热爱学习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我话音一落,班长就举手说道:"老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7.
读了《“海滩天使”的启示》(《人民日报》2005年1月7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不只为文中那个能拯救数百人的英国小女孩而惊叹,更为那个小女孩能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而赞叹,当然也为英国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应用于实践而由衷地佩服。文中讲了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十岁的英国女童当时正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享受美好阳光。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不对劲,随即告诉了妈妈。因为她的一句警告,沙滩上数百人保住了性命。英国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事后,蒂莉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考试的故事     
“这要等校长回来。”只听教导处有人说。我到教导处一看,一位妇女携着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小女孩,估计是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学校的。看到我去,杨主任向我介绍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女孩是我校二(1)班的学生,她在考语文时,把试卷的反面做漏了。考过试,与同学一对答案,知道反面没做,也没敢告诉老师,就哭着回家了。妈妈知道后,就带她来学校找老师了,老师不敢做主,让她妈找领导。我一听就知道,如果反面没做,肯定不及格。如果这名学生不把试卷的反面做好,作为分管校长的我眼前浮现:学生将会对自己……家长将会对孩子……教师将会对学生……学校…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我认为: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动地练才能获得。下面就以小语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摘下那朵玫瑰,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你摘这朵花是想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么一朵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  相似文献   

11.
读了《“海滩天使”的启示》(《人民日报》2005年1月7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不只为文中那个能拯救数百名大人的英国小女孩而惊叹,更为那个小女孩能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赞叹,当然也为英国的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应用于实践而由衷地佩服。文中讲了此次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童当时正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享受美妙阳光。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不对劲,随即告诉了妈妈。  相似文献   

12.
一、发问的权利在教学中我们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竞相绽放。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学生在自学后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小女孩为什么在临死前产生那样美好的幻想 ?”“作者为什么说她走进了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她真的会得到幸福吗 ?”……大多数时候 ,学生提的问题对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围绕问题展开学习 ,既能引发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理解的深化。长此以往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思维、个性就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更应着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一个小女孩玩手机被我发现了.当我没收她的手机时,她反应并不强烈.但是,告知女孩让其父母到学校要回手机时,她的反应却特别强烈:"我玩手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你要是告诉我父母,我就不上了." 小女孩的反应把我吓了一跳,我看着小女孩,冷静地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一提到你父母, 你的反应就这么强烈呢?"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校长跟我说,学校将来一位师范生实习,让我做指导老师。我一愣:这行吗?不免心生担忧。面对这样一位准教师,我该如何把握自己?再说吧!可转眼之间,实习生就来到了学校,来到了我的身边。噢,一个小女孩,书生气十足,很精致很有灵气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08,(9):52-53
苏霍姆林斯基大某校当校长时,校园的花房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观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他走进花房,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又摘下两朵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呢?一、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案例语文课上,我让三名女生上台比赛背诵古诗,她们一走上讲台,台下的学生就哄堂大笑,台上的一个小女孩随即哭了。原来站在她旁边的是全班两个最高的学生,而她个儿最小,对比之下,显得尤为突出。我意识到自己无意行为给她带来了心灵创伤,马上说“周燕个儿小,但知识不一定少,照样能夺得冠军。”后来,我有意给了她较容易的篇目,在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中,她成功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也在这节课上,…  相似文献   

17.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18.
吴梅珍 《天津教育》2004,(11):11-11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学校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特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学生出于惊讶和喜爱来观赏它。有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下了那朵特大的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花,于是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一)生活是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快乐演示识记“母”生:我觉得就像妈妈抱着我。(有几个孩子在偷偷地笑,又似乎觉得不像。)师:(一顿,略作沉思)她想得多好呀!(教师抱起一个刚好在身边“嘀咕”挺不服气的小女孩)你们看……生:(孩子们乐了,尤其是被教师抱过的小女孩,激动地高举手)老师,我知道了那笔画就像妈妈温柔的手臂。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常用教学方法,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笔者就提问的方式,谈几点看法。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舞台戏剧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矛盾冲突。教学中如能紧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逐步揭示矛盾,就能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教师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揭示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矛盾:"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