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作为中国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书法艺术正规教育的开创时期。在史书中书法家数以千计,硕果累累,唐书几乎可以与唐诗相媲美。在贞观群臣的大力倡导、推动下,唐朝政府在科举中首设书科考试,开办书法学校,设置书法专业课程、书法教师,编定学制。在我国文化史上,唐朝政府首创了书法艺术的正规教育。在办学、招生、应试、教材、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成功经验。对今天我们的书法教育的开展、普及、提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官学中的书法教育和书法私学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寻绎论证。探寻唐代书法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朝不仅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书法艺术正规教育的开创时期.唐朝政府在办学、应试、教材、教学、择官等方面都有书法方面的内容,并设置书法学校,开设书法专业课程,首创书法艺术的正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连接"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桥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主要材料具有涤荡性情的审美功能,以书法入美育不仅满足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格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解析美育与艺术的关系,将书法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解读书法的审美功能,并分析了当今大学教育中书法教育的地位,为书法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书法作为教育手段,自古以来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到了近、现代,则有更多的教育家、学者开始探索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书法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这是书法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基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深入挖掘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对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有着不可等闲视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普遍重视,到了现、当代更多的教育家、学者开始探索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书法教育的美育功能。书法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这是书法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基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在书法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是我国百花园中一株独特而不寻常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表达形式,以点线为表现手段,运用对立统一、均衡调和、参差变化等美学原则,透过一定的“章法”,来表达和增强书法的美感与艺术魅力。所以,书法艺术的章法美,是构成书法美学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中、小学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才培养,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应该走在学校书法教育的最前面。本文就高师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学生书法基础、书法专业师资队伍以及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展好高师院校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夯实学生书法基础,提高师资队伍书法基本素养和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等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书法艺术教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宗旨在“教育”,要有明确的教育导向,不能就书法论书法;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载体是“书法”,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不能仅停留在“讲”上;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性质是“艺术”,要追求其美妙的艺术欣赏价值,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的“写好字”。  相似文献   

10.
唐代佛学为唐代知识精英构筑其思想空间提供了积极的准备。以心为前提的中道观念体系主要影响了人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人趋向彼岸世界的可能性以及人对于彼岸存在的体验等三种命题。唐代书学是中国书法美学之建构期。书法的本质从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的辅助工具,逐渐改变为一个能够体现造化自然的意义世界整体。唐代书学受到了佛学义理的深度影响。书法艺术作品本体论,书法艺术创作主体论,书法艺术审美体验论,无不沾溉了葱郁的佛学色彩。  相似文献   

11.
刘杰 《江苏教育》2022,(69):34-39
开展高质量的书法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的书法审美能力。要在“曲与直”“方与圆”“奇与正”“虚与实”“迟与速”等一系列辩证统一的关系中,体会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教师开展书法教育才能高屋建瓴、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12.
从敦煌唐佛经写本谈有关唐代写经生及其书法艺术的几个问题王元军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等无不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已为世人所共知;而书法作为艺术与佛教的结合、产生了卷帙浩大的写经卷子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写经卷子是以书法的形式展现佛教的教义,因此,...  相似文献   

13.
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美,享受书法艺术,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书写的不仅是字,更是人生。本文以乌海市学校书法教育为例,探讨了学校书法课的开设对美术课程教育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998年至今,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坚持以书法特色为立校之根、兴校之本。20余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写字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学校AAA级等。近年来,学校基于校园以书法为核心的国粹文化资源,围绕国粹艺术与课程规划的融合、环境设施与艺术氛围的契合、教学制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国粹师资与外聘专家的组合、社团活动与比赛展示的结合,竭力打造书法艺术教育特色窗口,在书法艺术中挖掘教育意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书法成为学校推进适合教育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十分奏效的渠道.学习书法可以使高职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学习书法可以激发高职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尊重之心;古今书法家的人格可以成为高职生的做人楷模;书法的内容可以陶冶高职生的情操;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例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奋斗精神;学习书法可以培养高职生的求变创新精神;书法艺术的哲学美学原则可以引导高职生做人做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原因,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思想波动较大、不稳定性突出,但可塑性较强。利用中学生生理、心理固有的特点,以学校为载体、从书法课程入手,可以让书法教育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进而拓展到教育教学多层次领域,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时代接班人,让书法艺术成为书香校园中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书法艺术具有的教育魅力以及如何让书法艺术在中学教育、教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2,(12):15-17
确立书法教育的合理地位主持人提示:书法走进课堂是必然的,作为学校,就要顺应这一潮流,确立书法教育的合法地位。对书法课程开展的师资保障、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学生评价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促进书法艺术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材.教法》2013,(6):119-122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有赖于书法教材。在书法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妥善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矛盾:一是独立性与融合性,使教材既保持书法课程自身的独立性,又能够与语文课程标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二是阶段性与系统性,各年级段的教材要针对相应的年龄段的学生来编排,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时整套教材要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上的系统性;三是科学性与适应性,在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要与当代教育环境以及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书法艺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与提高。而书法教育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它使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发展的远大前景。虽然现在还没有一所能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美术院校相比拟的书法院校建立,但令人欣慰的是高等院校书法艺术专业教育已初具规模,书法学科的宏观建设、书法教育学的建立已见雏形——《书法学》、《书法教育学》、《高等书法教程》以及严密、科学、系统的技能训练、创作体系的问世与确立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引入书法教育机制既是作为艺术本身历史发展需要,更是师范教育特点所必需。但目前高师的书法教育还处于一个起始阶段,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拟对师范专科学校的书法教学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艺术传统,推动学校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安徽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联合举办了全省中、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