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人教版《英语》第21单元Revision 二、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  相似文献   

2.
英语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政革英语教学 《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化意识,情感态度五种因素的整体发展之上的。而教学大纲的英语总体目标仅限于学科目标,即: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和技能(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要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层面的学习,对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却很少关注。一、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是P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识、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和学习策略(认识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共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脱离不了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文化意识的反映,文化意识建立在情感态度之上,情感态度影响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又制约着语言技能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鲁教版七年级(上)《英语》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英语课程的总目标鲁教版七年级(上)《英语》教材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学生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功能五个方面的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包括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的自信心、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为《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上的。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很重视讲解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但是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而教师在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引导可以真正把《新课标》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裘小华 《教学月刊》2010,(10):23-2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曾祥婷 《考试周刊》2011,(56):101-102
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不断增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在全球化。面对英语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本文将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目标及文化教学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夏剑 《教师》2008,(9):48-50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课程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要素组成。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首次作为教学目标被列入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作了如下说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目标。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13.
王曦红 《孩子天地》2017,(6):109-110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设计开放式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则能够让学生在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影响。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对情感态度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具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主动和敢于参与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在交流的  相似文献   

16.
一、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人教版<英语>第21单元 Revision 二、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所以,英语教师应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上,深入理解语言,理解英语,  相似文献   

19.
国家推出的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之上的,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英语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由此可知.听说能力作为语言技能则是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这种能力同时也是普通高考英语必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