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孩子的自身素质不同,个体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而老师和家长却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挂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标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相似文献   

2.
俯身为师     
初为人师,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因为孩子成绩差或顽皮,而把巴掌或拳头一次又一次地落在孩子的身上。大多数受惩罚的孩子,因畏惧老师、心理压力过大成绩更差或因逆反心理而变得更顽皮。“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点和不足是必然的,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呢。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改掉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所以,必须俯下身子了解孩子为什么成绩差,为什么顽皮。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这就需要我们留意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作为优秀家长,就得有一双发现孩子能力岛的"慧眼"。你的孩子究竟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你能清楚明白地了解吗?  相似文献   

4.
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大家在一起上课、学习,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是否都已经了如指掌了呢?我们对待好玩、贪玩、淘气的孩子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是否是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呢?过去,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了,在学习上不用功了,事实上,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而已,在违背孩子天性的情况下,又会有哪些孩子会爱上学习呢?本文谈谈一则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5.
光翟 《家庭教育》2000,(5):42-42
如果说,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那么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呢?需要知识,需要营养,也需要玩。玩是孩子的一种权益,如同每个孩子都有生存的权益、受教育的权益一样。如果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益,他的生活就失去了童趣,他的人格就受到了伤害。然而父母却常常把孩子的玩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玩会影响学习,玩物必然丧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增长数学知识,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缺点也不一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在数学的世界里,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薄祥梅 《时代教育》2009,(10):201-201
做教师的都知道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伤,自信心不可灭,可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情绪一激动就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了,恨不得把一下子就把学生扳得直直的,身上找不到一点缺点才好.孩子是需要去教育的,可也需要我们去关爱.教师们都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常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反省自己,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让心与心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优点一样,也很少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或许  相似文献   

10.
也许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成绩太差、口碑不好、经常偷懒、超级情绪化,能想到的似乎都是缺点呀.是否就此认为自己是个“一无可取“、“一无是处“的人呢?其实,每个人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缺点容易被注意到,而优点却被忽视掉了.下面这个测试将公布出你的优点,它是你必胜的法宝,记得要好好把它发扬光大哦!   下面有六种状况,让你觉得最无法忍受的是哪一种?   ……  相似文献   

11.
<正>该如何做好孩子教育工作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能单一,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毕竟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样说也不是意味着教育孩子是一门多难的学问,世  相似文献   

12.
我们写老师,总是把老师写得形象高大,令人尊敬;写爸爸,总是把爸爸写得严厉而充满爱;写奶奶,都是慈祥而和蔼……难道他们就没有缺点吗?他们都是完美的人吗?作文讲究真实,要真情流露,为什么就不能写写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呢?有缺点的爸爸难道就不是好爸爸了?有缺点的老师难道就不值得尊敬了?显然不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物呢?还等什么,跟我一起学习欲扬先抑的绝招吧!  相似文献   

13.
刊物就象是编辑自己的孩子,编辑们珍爱它,就象疼爱、培养自己的子女一样,其心之切切,其情之眷眷,可想而知。《语文教学通讯》于我们来说,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我们不想象有些父母那样偏爱自己的“孩了”,袒护“孩子”明显的缺点,因为《语文数学通讯》不仅是我们的,也是广大读者的。孩子”……我们正由于希望它能更建康更茁壮地成长,所以才毫无保留把。孩子”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公诸于大家……  相似文献   

14.
短不可护     
有人说:“没有错误的人,除非死了的人和没有出生的人。”尤其是小孩,有了缺点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错误,而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改正的呢?相反,社会上有极个别的家长,不愿听人家说自己孩子的毛病,想方设法护着自己孩子的短处,到头来害了孩子。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绝不能护短。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中央十台《希望英语》的演讲比赛中,一个女孩的演讲令听众肃然起敬。她问妈妈,加拿大孩子来中国了,我们要和他说英语,我们将来有一天去加拿大了是不是也和他说英语呢?妈妈说,对呀!女孩说,好像不对,为什么无论在哪里都要说英语呢?我希望有一天也把汉语教给他们。我喜欢英语,更喜欢我们的汉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我有一天,要到加拿大用双语教学让英语国家的朋友一起欣赏中国汉语和中国文学!这个女孩对母语的情感是每个中国孩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最起码的民族情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情感。可惜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只…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的优点都不一样,自然你给不同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到底你是哪种好好女生呢?现在就让阿星姐来给你答案吧!  相似文献   

17.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如何责备孩子才是可取的呢?笔者以为不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坚持“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再责备”的原则不动摇。孩子确有缺点且必须责备时,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循循善诱地讲他的缺点,这样  相似文献   

18.
无痕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小H,上课爱乱说乱动,课下好打架,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而且软硬不吃.但他也有优点.怎么教育他,把他转化成一个好孩子呢?我想起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当教师教育幼儿时,如果幼儿知道你是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于是我尝试无痕鼓励法,在双周四的一个课间,把H叫到办公室,把预先写好的一个纸条双手交给他,告诉他下周一返校时再带给我,并叮嘱他带去带回不得拆看.你想,孩子能不看吗?下周一到校时,就见他正乐着和同学打招呼,然后把纸条交给了我.后来,我发现他和过去不一样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能完成了,也再没听到学生来告他的状了.自此,我便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表现行为以传纸条的方式教育他们,促使他们自省,点燃他们的自信,激励他们进步.他们听到老师的"唠叨"不再心烦,做错了事也不再因怕老师批评与责罚而惶恐不安;他们虽然可能并未感到老师在教育他,但却自觉地改正了缺点,取得了进步.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泰斗塞里格曼(Seligman)认为培育积极感情和情绪(PositiveEmotion)是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积极感情和情绪就好像孩子们的银行储蓄。是他们一生都要不停借鉴和使用的能源。塞里格曼强烈建议家长和老师认真对待孩子的积极感情.因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一样都是他们的一部分。通常大人们更容易关注孩子的缺点。更注重矫正这些或许对孩子的未来有损害的弱点。但孩子的优点与这些缺点一样真实,所以优点也应被家长和老师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孩子就需要不同的抚养、教育方式。所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情况下,即使是幼儿,我们也不容易改变或决定他的个性风格,但是我们可以依照每个孩子各自的个性特征,去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作为父母,首先应当明白的是,我们与其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的个性,还不如去观察和研究他的行为特点,从而改变自己对孩子行为特点的反应,以便扬长避短.科学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