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兴 《职业技术》2007,(5):51-5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8,(9):2-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  相似文献   

3.
陶玲 《快乐阅读》2011,(13):8-9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邹玲 《教师》2013,(16):115-116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我班孩子学习《弟子规》的点滴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有余力,则学文"出自《弟子规·总叙》,其源头则须追溯到《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也正是在《论语》经典教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引申,列述弟子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与规范。该文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全篇在"总叙"之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叙,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论坛》2013,(12):62-64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除总叙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章节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涵养德行的优秀读物,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叙,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钱文忠教授说:如今的孩子获取  相似文献   

9.
黄济 《中国教师》2006,(8):18-19
二、《弟子规》《弟子规》一书,为清人李毓秀所撰。他把《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所讲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通俗蒙学读物,名为《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由于它通俗易懂、易行,包含了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切道德规范,为清廷定为幼学的必读教材,曾经盛行一时,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今天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这本书又为大家所重视。《弟子规》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原话,用三字句改编成为:“弟子规,圣人训;…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共有360句,由1080个字组成,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正>《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其中记录孔子的108项言行,共360句,1080个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分成五个部分,具体举出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到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心,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特别提到:要读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对<弟子规>伦理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目的是为语文教育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服从。只强调无条件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只会变成温顺听话的奴仆。下面是我反对幼儿读《弟子规》的主要理由:第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弟子规》的语言形式属文言文,儿童很难接受。儿童心理学认为,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幼儿园大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4.
周旋 《华章》2011,(29)
《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之作,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弟子规》思想启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5.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的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时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为《弟子规》。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此书传承三百多年,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年以来,笔者开展了《弟子规》对初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不断探索应用《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了班级班风建设,学风有了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     
近读《弟子规》,感慨万千。 《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全文虽只有300多句,1000余字,却是从儒家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国学热”慢慢兴起,如对《弟子规》一书的推崇,很多学校重新把它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的首选德育教材。《弟子规》是对《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启蒙教材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规,人生第一步"。新绛,古称绛州是《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是晋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县委书记邓雁平、县长田艺彬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绛县教育局按照"三注重四结合"的部  相似文献   

20.
《弟子规》是清朝年间的一本为人弟子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教人学会做人做事的。幼儿心理还处在自我中心的他律阶段,需要外在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记载表作为幼儿践行《弟子规》的载体,同时也能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幼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设计记载表,用好记载表是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