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新生儿似乎生来就会微笑,当你搂抱、抚摸着并轻柔地呼唤和逗引他的时候,他就会报以天真的微笑。其实新生儿的微笑出生后就立即出现了。这种最初的笑,即使没有外来的刺激也会出现,它是一种具有一定节奏的运动,被称为自发性笑。此时的微笑反映神经兴奋周期,和外  相似文献   

2.
婴儿离开了母腹,来到人世间,就会睁开滴溜溜的小眼睛打量着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环境,并作出最初的反应——“哭”和“笑”。“哭”,因为发出声响,且有晶莹的泪花,所以很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而“笑”却无明显的迹象,一般不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其实,婴儿出生后几个小时就会笑了。但这种笑仅是面部表情肌的牵动,还说不上“心理活动”,更谈不上“情感交流”,这时的“笑”。可称之为“无意识的笑”。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就会出现“有意识的笑”了。  相似文献   

3.
尹芳 《教育导刊》2006,(9):56-5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儿童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处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而且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的对象.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便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母亲对着婴儿说话、微笑,婴儿相应地做出高兴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早教在线     
越早逗笑越聪明从出院第一天起,父母要经常逗宝宝笑。婴儿学会在大人逗乐时报以微笑,与自己在睡觉时脸部肌肉收缩的笑不同;大人逗乐是一种外界刺激,婴儿以笑来回答,是宝宝第一个学习的条件反射所,以有专家认为:越早出现逗笑的婴儿越聪明。有实验证明:第三天会笑的婴儿在6岁时的智商为180。婴  相似文献   

5.
诸多研究表明,婴幼儿的行为和智力活动易受情绪、情感的支配和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0岁~6岁是情绪、情感培养的关键期,情绪、情感不仅能影响孩子的行为,还能影响其性格的发展,对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0岁~2岁情绪行为主要由生理需要引发哭是婴儿最丰富的语言,哭表达了他们的各种不适。虽然这种未分化的啼哭说明新生儿的情绪处于一种未分化状态,但啼哭仍然能发挥信号功能,细心的妈妈能从婴儿的哭声中辨别他的需要。婴儿的微笑也是未分化的,无论是爸爸妈妈那熟悉的面孔还是陌生的面孔,甚至是假面具等都可以引发…  相似文献   

6.
曾有人在某职业学校学生中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答案中最多的竟是"不会笑的老师"。从生理角度来讲,人出生后不久就能够笑,世界上凡是健康的正常人,没有不会笑的。然而,由于传统教育习惯和观念的影响,一些职校教师在学生面前总要摆出一副极其严肃的"神圣尊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这就是职校生心目中"不会笑的老师"。 其实,微笑是一种常见的体态语言,人们喜欢对别人微笑,同样也喜欢别人对自己微笑。因为微笑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快感,能满足人自尊的心理需要,有助…  相似文献   

7.
珍藏微笑     
在常人眼里,笑,不过是人类喜、怒、哀、乐的一种, 何等平凡。但是,如果人们的生活中没有微笑,人与人见面、生活、工作,都面对着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你能高兴起来吗?你能有个好心情吗? 微笑,是人们交往时最平常,最简单,也最让人欣慰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家庭应当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您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呢? 第一,增进母婴的早期交往。这对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最初,母亲对新生儿的抚摸、拥抱和摇动等,可以使他获得一种天然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李晋瑗 《学前教育》2007,(Z1):31-31
<正> 音乐教育能不能从零岁开始呢?回答是肯定的。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孩子有了听觉能力,就具备了接收音乐教育的条件了。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认为,如果进行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给他听最美的音乐。美国音乐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也认为,音乐教育应从婴儿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医院婴儿室所做的实验,表明了新生儿不仅有了听觉能力,还有听觉辨别能力。婴儿室的孩子若有一人啼哭,就会带动出一片哭声。这时给婴儿们听优美的音乐,他们就会令人惊奇地立即停止哭声去倾听音乐。我国已故钢琴家顾圣婴的例子也说明新生儿有了听觉能力。"刚满周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  相似文献   

10.
佳段选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很简单:也许眨一眨眼,也许一个微笑,就能温暖他人。有句古诗说得好——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爱心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一颗爱人的心会温暖他人,同时也会温暖自己,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生活回赠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世间最美的表情是微笑。微笑是春风,能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微笑是太阳,能温暖孤独者寂寞的心灵;天使般的笑,会让人有无限遐想。读《笑》,要注意领略情与景和谐统一所形成的画面的意境;读《可乐与微笑》,要注意品味朴素而含蓄的语言中蕴藏的情感;读《微笑》,要能体会到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真挚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生活并没有亏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苦着脸。应该对生活充满微笑,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你知道吗,每个人的微笑都有着神奇的力量。当你真诚地一笑,别人会觉得你和蔼可亲,那么美好,你的微笑胜似“春风十里”。哪怕此时谁正愁丝万缕,只要你款款一笑.他那满腹不快就会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3.
微笑     
草木会开花,人也会开花。人开花,便是人的笑了。笑是一个人的本能。除非有病,没人不会笑的,没人不曾笑过。在所有的笑里头,微笑最具魅力,最是烂漫了。然而,微笑的分量,又哪是每个人都能晓得,每个人都能掂量得出的? 就拿我大一时的班主任来说,她或许就  相似文献   

14.
对0~3岁孩子的教育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一、通过与成人的接触和交往对孩子来说,成人的抚爱、逗引、交谈是最初学习的途径。只有在与成人的接触中,婴儿望着成人的脸,看到成人的表情,听见成人的声音,才会引起他活动的欲望。他会“哦、哦”地发出声音,会手舞足蹈,并报以微笑。这是最早的语言、动作和社会行为。随着月龄的增  相似文献   

15.
BABY的幽默     
出生伊始,婴儿往往用哭声来表达他对吃、睡眼和拥抱的需求,但这还不是一种社会交流,直到满月以后,人生第一个微笑的出现才传达出他们想要交流的讯息。  相似文献   

16.
哭闹是婴儿对体内外不良刺激的反应,在婴儿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时,哭闹是求援或抗议的表达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哭闹的原因不是由疾病引起,多由以下几种非疾病因素所致。 饥饿。这是新生儿时期哭闹的主要原因,一般哭声比较缓和,喂奶、喂水后哭闹停止。 排便。见于年龄稍大、经过训练的婴儿,在要排尿排便前出现哭  相似文献   

17.
“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微笑是一种艺术。具有穿透和征服一切的自信魅力。作为一名酒店专业的礼仪培训教师,我虽然经常在引导、教会学生们学习如何展现这一魅力,从口型到眼神、颜面等细节入手耐心加以辅导。然而许多受训者却只是为笑而笑,所以许多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来是一种典型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勉强微笑。这种“微笑”让人无法亲近。  相似文献   

18.
1、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相似文献   

19.
婴儿的笑     
笑就像身体的接触一样,是婴儿早期与大人交流的方式。事实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以笑来逗婴儿,同时也希望婴儿以笑回报。以我们现今的文化衡量,笑就是社会联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于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所以,家长应掌握性格内向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一、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是母亲。母亲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本能地感到一种亲情的母爱,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