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市社区体育发展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长沙市社区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意识增强;体育人口中青少年所占比例偏小;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力量发展均衡;本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水平低等.为此应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和体育经费投入,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改善城区体育设施.推广科学的锻炼方法,使长沙市社区群众体育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献资料和调查法,对舟山本岛城区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岛城区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中时间明显不足;体育人口中中年人所占比例最小;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力量薄弱;本岛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消费水平低等。为此应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和体育经费投入,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改善城区体育设施,推广科学的锻炼方法,使海岛城区群众体育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梧州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居民开展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设施,社区对体育的宣传还不够重视,社区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缺乏。据此,提出发展梧州市社区体育的相应对策,为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推广大众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外来工体育参与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影响外来工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余暇时间、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体育健身意识薄弱、经济压力大和政府、社区没有将外来工纳入体育活动对象的范畴之内,提出政府、社区和工厂3方应共同注重培养外来工的体育健身意识、配置体育设施、把外来工纳入城市体育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商品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居民健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住宅小区是未来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居民健身状况将是社会体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商品住宅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应在种类和数量上再有所增加;场地出租价格再有所降低,为居民健身提供更多的便利;广大体育工作应当走入小区,与发展商和物业管理部门配合,积极地引导小区居民开展运动健身。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空间一体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构建都市体育圈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都市体育圈城市规划与体育生活的关系。研究发现:住宅小区是未来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居民健身状况休戚相关。社区绿地建设是居民活动的中心,完善康体模式一体化是解决居民健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9地市居民的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居民闲暇健身意识、健身状况、健身群体、健身场所、健身消费状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存在健康观念增强而健身意识滞后现象;闲暇健身时间安排不合理,锻炼缺乏毅力和系统性,同时受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重视大众体育,特别是加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营造居民闲暇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的全民健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居民全民健身的意识不强,居民区的体育设施配备不足,缺乏健身指导人员,且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场所选择和锻炼的项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大众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和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为居民全民健身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随机调查10000人,主要从健身意识、健身项目、健身的时间,以及体育消费、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水平较高,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较多,但是有近6成的人没有进行体育健身或不能常年坚持体育健身,在社区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病弱,其次是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北京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组织与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北京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知程度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整体较高,但是居民对社区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组织的满意度较低,居民的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加强政府和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加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大对社区体育锻炼场地的开发,增加配套的体育健身锻炼器材设备;大规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