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探讨以虚拟咨询团队为主导构建微博社区,应用微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开展知识协同服务,提出基于微博的图书馆虚拟咨询团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并对模式的流程和实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公共文化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求错位,阻碍了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有效参与.文章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公共治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市场潜力和服务特点,研究公共图书馆如何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分析手机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移动应用程序和数字电视图书馆等新型服务模式的现状,并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新媒体服务的服务内容、功能设计及业务特点等进行探究,以促进新时期图书馆的业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微博以其内容精短、发布方式多样等优势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典型的新兴力量,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分析了公共图书馆运用微博开展信息服务的意义,探讨了基于微博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档案资源整合对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构建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公共服务能力概念框架选取评价指标。与经典的“公共价值理论”相比,结合数字档案资源的特点,创新性地将“工作人员的素质”、“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管理机构协同”增加到“公共价值理论”的指标体系中,丰富了“公共价值理论”在此领域中的内涵。为了验证评价指标,本文采用面对面访谈和座谈会交流的形式对9个市级、3个省级的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展开调研活动,从档案管理机构的角度论证了本概念模型中各个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学 《晋图学刊》2010,(3):95-96,104
本文从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方向:服务理念向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手段向网络技术延伸;服务空间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服务对象向弱势群体延伸;服务形式向多样化延伸。  相似文献   

7.
吴江市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探索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乡村图书室事实上都在提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并且已经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村,但真正的实际情况是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并无法为农民提供正常、规范和专业的信息服务。解决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在资源、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农民提供常态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成为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江市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提出规范乡镇分馆管理,整合农村信息服务的资源,以一份成本提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四位一体"方案,实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进入试点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微博评论情感分类模型可以为相关舆情监管部门正确管控话题事件的发展状况和舆情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运用多尺度卷积核改善微博评论中上下文信息有限的条件制约,构建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微博评论情感分类模型;通过爬取"微博热搜整改"数据,对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验证。[结果/结论]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微博舆情等上下文信息有限的短文本分类任务中表现良好。本文在理论层面为微博舆情情感分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情感分类理论模型及分类方法,在实践层面可以更好地指导舆情监管部门对舆情的情感倾向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新载体,对于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数字鸿沟,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还未充分落实。本文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期创新管理体制,探寻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推进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把握村民心理。[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衡南县两处村庄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采用走访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访谈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负面的环境因素、服务供给、个人因素和服务需求使得村民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率极低、认识趋向消极,两村存在着基础利用条件不佳、供给不到位、宣传力度不足、规划管理不合理、知晓度和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档案服务具有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等特点。档案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档案服务力,可以采取“沉下去”“预约式”“在线式”等方式应对档案服务中存在的间接性、被动性、互动性差等局限。  相似文献   

13.
建设广州文化“首善之区”,重点在于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本文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广州文化“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本文还提出了广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筹广州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十四五时期关于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从管理逻辑转向治理逻辑,多主体协同供给进而优化供给结构,激活乡民主体性提高参与度和获得感,采用全媒体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全方位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因重供给、轻需求而造成的“供需失衡”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搜集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淄川文化云”为例从平台化、需求侧和供给侧、供求契合三个维度分析了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提出了新时期实现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技术接受”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过程中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成就突出,呈现出八大亮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取得了突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增强了发展动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了重要突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走向普及深化;融合发展新实践带来发展新机遇、展现了服务新场景;公共文化示范区引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一核心任务,重点谋划、着力推进六项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会化发展,实现动力变革;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持续创新和提升数字服务能力;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农村图书馆发展中的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归纳和总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乡土性、传统性、垄断性、滞后性与输入性特点为基础,探讨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中涉及的建设机制、资源整合、公共形象塑造与服务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以期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构建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也引领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的深入发展。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其中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亟待突破的领域是在体系末端,村(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介绍了两个不同建设体制下建设成功案例的村图书分馆及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总结了村图书分馆两极分化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Public administrations ar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collaboration within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visioning of integrated digital public servic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are necessary to focus collaborative efforts, align and prioritize goals, and leverage concrete results that advance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ISD). However, literature on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for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is scarce.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in three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in Belgium. The cases present 33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categorized into engagement, motivation, and joint action strategies.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gether these strategies can help to overcome the adoption paradox,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advance ISD, which refers to service providers not being inclined to adopt an ISD unless it has many users, but users might not be willing to use and ISD before many service providers have adopted it. Policy-makers can use the identified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to advance 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州市10个区级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遇冷”现象。从无障碍意识、视障读者需求、图书馆服务和视障读者自身的因素等方面分析其成因,指出视障阅览室必须扭转“遇冷”的局面:强化无障碍意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以人为本,创新无障碍服务方式;尊重视障读者,打造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加强合作,提升无障碍服务的整体效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无障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