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巧明 《湖南教育》2002,(13):51-51
目标明确仔细读。《中国近现代史》的编排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要在上课前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的试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例如,我在讲《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课时,设计了这样几道题:1.1934年10月红军为什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蒋介石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实质是什么?与不抵抗政策是什么关系?3.什么叫“左”倾错误?王明“左”倾错误有哪些表现?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  相似文献   

2.
曾经问过不少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语文学习中最难学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答案“文言文”。在不少学生的眼中文言文就成了过山的老虎,阻碍了我们的语文学习,并且成了影响我们语文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言文真的就这么难学吗?其实选入我们初中语文课本的都是一些非常浅显的文言文,而且我们的编者也对这些文言文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一、以教材内容为突破口,改编开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教材潜力,在用好课本中开放题的同时,对课本练习题进行加工改造,使部分习题具有开放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本的利用率,使课本成为取之不尽的开放题之“源”。例如,人教社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69页第14题: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这两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这道题是一道开放题,可解题时100%的…  相似文献   

4.
在听课时,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误解”一类数学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教学时,老师不仅要学生说“对不对”,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4)两图学生的判断、说理都非常正确。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2)(3)两题中阴影部分不能用25和13表示时,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因为没有平均分。”老师给予了肯定,而且讲这个内容的几位老师都是这样处理这组题的。当时我总感觉这里面好像还存在着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是正确解决一类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好方法,要及时让学生掌握这种解题的方法,从初中阶段起就应加强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练习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升入高中后,具有较强的解决分类讨论这类数学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已出现了一些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如:原初中代数第一册课本复习参考题P180第10题(3)a与-a哪一个大?P181第18题(l)a+b一定大于a吗?为什么?(2)a-b一定小于a吗?为什么?初中代数第三册复习参考题九P29第3题:a的绝对值是什么?P46:求a2的值;初中代数第四册复习参考题十…  相似文献   

6.
对《老河秋晨》修改稿的修改南京十二中汪竟希全日制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修改文章题,第(4)小题是这样设计的:“修改在在材料的选择和剪裁(包括语言处理)方面有没有可以进一步加工润色的地方?”学生做此题时,有的认为,既是修改过的稿子,一定没什...  相似文献   

7.
2002年高考全国卷一第17题诗歌鉴赏题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是这样的“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当年很多学生对这道题答得并不好,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折柳”的寓意。其实折柳是古代的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8.
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之一是来自课本的习题或例题,对课本中题目的改编是高考命题专家的拿手好戏,在近年高考中有这样一个“熟题”屡屡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都是一类远距离的测量问题,因此笔者把它戏称为:“隔岸观火”型三角应用题,其原型来源于课本,经过专家的改编后,真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本文借这样的类型题来体味命题专家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9.
“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3页,谁能站起来把例1读一遍?生:(一生站立,并朗读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8.5公斤。第二小队采集了21.5公斤。一共采集了多少公斤?师:这道题是叫我们求什么的?生:叫我们求“一共”。师:既然叫我们求“一共”,这道题应该怎么算?生:用加法算,列成算式18.5+21.5。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教材潜力,在用好课本中开放题的同时,对课本练习题进行加工改造,使部分习题具有开放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本的利用率,使课本成为取之不尽的开放题之“源”。  相似文献   

11.
在高考和平时的测试中,学生经常遇到“某物质从一处转运到另一处需要穿过多少层膜?”这么一类题。而学生对这类题总是感觉到非常棘手。笔认为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转运过程,再结合图形加以分析,这样就非常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举几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是“分率”,还是“量”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何清麟在小学数学一些参考书及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类文字题:“甲数是2.7,比乙数多,乙数是多少?”对这道题,学生解题时常有以下两种解法:解法解法同一道题有两种解法,出现两种答案,倒底哪种解法正确?有些教师对此...  相似文献   

13.
在讲高级中学课本《化学(选修)第三册》第六节“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内容时,要解决的问题2一就是“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仅仅利用对课本上Cu-Zn原电池的分析,可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大致有三个:(1)两个电极(不同的金属)(2)电解质溶液(酸溶液)(3)导线。但仅有这三个条件,还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正确会应用。如设计这样一道题:判断下列哪个装置为原电池?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判断出①③为原电池,而实际上②④⑤也为原电池。为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顾原电池的原理和本质:原理…  相似文献   

14.
林刚 《中学理科》2007,(12):85-85,104
在高三总复习工作的冲刺阶段,如何在最后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工作在一线的所有老师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介绍复习经验时,很多老师谈到高三总复习后阶段时总会提到“应回归课本”,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一提到阅读课本,很多同学马上一脸的困惑.因为有的同学看完课本后再做习题照样不会,他认为看课本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最好的途径是先让他们“碰壁”,然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1.扎实双基,孕伏开放题的教学。我们说的开放题既源于基础题又是基础题的引申。它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规定的双基内容,否则开放题的教学就犹如空中楼阁。只有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为开放题的解答作好铺垫。如“小红有红花6朵,小芳有红花4朵,______?”这是一道问题开放题,要想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考虑,提出可能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先教学生掌握好和、差基本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学生才能提出有关求和、求差的问题;也只有学生明白“同样多”的含义后,才能引导学生提出诸如“小红拿几朵花…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四年级期末模拟试题训练中,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123456789×987654321,B=123456788×987654322。 当我看到此题时,心里不由一怔:这么复杂的题,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吗?不会有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吧?带着疑惑,我翻开学生的试卷,仔细“聆听”学生“笔端的倾诉...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某县上“校长提高班”的课,讲到“评价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时,我曾提出讨论题:“您怎样写或是怎样指导老师给学生写评语?”有人说:“这不是太麻烦了嘛,老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注意每一个学生?给你讲一个秘密吧,我们写学生的评语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每类挑出一个学生写出评语,其他同类的照抄就是了,反正都差不多的。这样省事呀……”下面哄堂,但在笑声中我分明听出了许多认可。于是有些尴尬,为自己,也为我们的教育……“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史上颇令人惊奇的心理现象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  相似文献   

18.
杨金媛 《甘肃教育》2001,(11):24-24
在小学语文课本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册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练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或“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学生在做这类练习题时,往往按意思完全相同的题来完成,误认为偏旁、部首属同一概念。其实偏旁与部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什么是偏旁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道: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位、住、俭”中的“亻”,“国、固、圈”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拎、翎、零”中的“令”,都是偏旁。我们知道,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而偏旁则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一个合体字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以教本为“本”,教师常常照本宣科;课本以外的知识及材料教师不涉及、不提供,学生也只能围绕课本死读书、读死书。结果,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数学思维不敏捷,数学能力差。笔以为.这样的教学可以休矣。我们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拘泥于课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实际生活,精心设计和选择一些数学趣味题、开放性题和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答的题。这些题,既有助于构建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书本知识,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数学之间的链接,较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发展的空间,促使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现有三个馒头,要分给两个孩子,不能把馒头切开,怎么分?这是一道儿童智力测验题。面对这一问题,西方的儿童很快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可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把中国儿童难住了。是我国儿童不聪明吗?显然不是。他们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想法:给一个孩子两个馒头,给另一个孩子一个馒头,不就可以了吗?但是,他们很快又作出了“自我否定”,感到这样做有点“不对劲”,似乎“不合理”。这种所谓的“感觉”,是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常常给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只有平均分配才是合理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游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