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邹静曾燕(南昌市三眼井小学)理解句子,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语大纲指出“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课文中往往有些句...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的大潮 ,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崔峦同志认为在这些变革中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树立了“开放的、与显示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在香港》“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上的报告》)。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还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最佳地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今日的语文教学设计 ,如何多元地联系生活现实 ,促进学生感悟 ,应当是一个被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黄震 《考试周刊》2010,(34):63-64
生活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生活积累是理解之源、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生活经历是写作之源。同时,语文教学也要最终回归生活。可以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排解学生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样才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讽诵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声韵里体验汉语的音韵特色,增加文字积累,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敏锐语感的形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讽诵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方式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联系生活,激活学生情感。讽诵的前提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绪动荡和心理感悟来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在讽诵前,教师应该让学生细致地品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小马过河》是一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从故事情节发展的情况来看,妈妈教育小马“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句话对小马过河起了关键性作用,是文章内容的转折点。同时,这句话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且含义也较深刻。因此,这句话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根据义务教育《大纲》“‘二年级学生’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教学要求,紧扣重点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陆小燕 《小学语文》2009,(10):34-35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片段 二年级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新词“叫苦连天”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词,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紧紧抓住了“叫苦连天”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词语,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上的困难,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积累。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内容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而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的话。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激起学生思维火花,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情感的有利契机为这突破这个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关注生活,有创意地写人,一直是中学写作教学的难点.本次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以他或她“是‘谁’”“能成为‘谁’”“怎样成为‘谁’”结构课堂,引导学生挖掘、塑造生活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我把8和32写到黑板上后又问:“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2少多少”“32比8多多少”“妈妈比我大24岁”“他比他的妈妈小24…  相似文献   

12.
“这个孩子说起来头头是道,写下来全是错别字。”“只要不涉及学习,这孩子啥都招人喜欢。”经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个人觉得是我们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了。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语文,走进生活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沐浴生活的阳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这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  相似文献   

14.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认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了解诗句中“妈妈”、“孩子”所代表的事物及“长大”、“旅行”、“四海为家”的意思是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蒲公英的种子》,教学中就要找准这一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借助实物、挂图、板画或幻灯片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  相似文献   

15.
曹启兰 《教师》2023,(12):105-10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词更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但目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存在诸多难点。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前,需思考古诗教学的目标、难点、实施方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以“引导、赏析、感悟、理解”为核心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结合朗读活动,了解古诗;基于古诗情境,赏析古诗情感;通过画面想象,感悟文化内涵;结合生活实际,传承优秀文化,以此实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学习。”只有把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服务生活。一、教材——学生面向生活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体验中感悟语文,可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语文,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在生活中品味教材内容教材的生活性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中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生活性的原则,选编的课文大多数是与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语文处处为生活",课伊始就会从生活导入,引发趣味。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并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表演等手段体验情境。最后,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文本中解读做人道理,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这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这句话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本文从“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生活,引导学习感悟;回归游戏,巩固学习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