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海外流传甚广.然而,尽管其有十多种英译本,但对其研究仍然很薄弱.鉴于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互文性,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因为互文理论的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又加之毛泽东诗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互文文本,拥有丰富的互文符号,所以对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及毛泽...  相似文献   

2.
贺亮 《华章》2010,(36)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格律诗的优点,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发展了这一诗词形式.迄今为止,诗词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然而,尽管英译本有十多种,对英译本的研究却仍然薄弱.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互文性,对毛诗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毛泽东诗词是很好的互文文本,拥有丰富的互文符号,因此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互文特点及跨文化翻译时一些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和实现手段。仿拟式手机短信主要是通过仿拟已有的语篇结构达到各种修辞效果,其互文性结构大致分为成分性互文、语篇性互文、体裁性互文三类。  相似文献   

4.
论述汉语叠字的特点及修辞功能,从互文性角度分析诗词中的叠字英译的可行性及翻译策略.互文理论将文学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的过程视为双向互动,引入对创作主体的关注,这对于诗词叠字的翻译具有启示作用,译者应当以读者的接受和原文叠字修辞功能在译文中的再现为关注的焦点,根据原作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以使译文同时具有作者与译者的声音,迎合读者的需求,尊重翻译各主体,达到三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界兴起用互文性研究进行语篇分析.互文性回答了话语界为何反复使用某些形式描述修辞情境,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知识确定文本之间的映衬关系,批评话语则分析了互文关系所表达的文字背后的权力关系.结合体裁互文性的上述特点,分别介绍了互文性及体裁的概念,评介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互文性,梳理了体裁互文性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揭...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彩的语音语义修辞手段是构建英汉广告语中互文指涉关系及互文语境的重要手段,根据互文性关于"强调文本之问及文本内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广告语中互文语境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作的三种翻译方法,其翻译目的是使译文不但要满足原广告语的商业目的,更要体现原广告语中由各种修辞手法所实现的音美、形荚和意美三位一体的语言互文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部原文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文性可以分成语言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又可以分为文化的内部互文性和跨文化互文性.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文关系.互文性不但在译者理解原文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表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典故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互文性理论在理解和表达典故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典故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文本的本质属性。因此,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语篇之间的互文关联是译者创造性的动力与源泉。互文视域下,译者能够利用互文手段,即通过互文阐释与互文指涉等激发译文读者的互文联想,从而克服语言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束缚,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构建。  相似文献   

9.
运用互文性理论,可以对小学名家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在互文性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同一作家和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也要注重对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既要注重选择互文性资源的角度,也要把握好互文性阅读资料的"量"和"度",把握好互文性的时机和环节,以提升学生对名家作品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出发点,借助于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互文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了语篇互文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互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四种常见的互文性:文化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媒体互文性和教师言语互文性,分析以上四种互文现象,能够看出互文性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探讨这一模式具体的实践方式,可以发现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层面探讨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本文主要是从修辞角度分析优劣,包括修辞的定义、如何进行修辞分析以及其教学价值这三个方面,也结合中学教材中具体诗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1):72-73
本文旨在探讨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教学模式,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和相互影响,互文性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翻译实践活动的互文本质,从而调动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翻译教学实践中着力激活学生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储备知识优化翻译效果,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调整翻译策略,进一步全面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6.
电影片名要求言简意赅,往往包含有丰富的互文内涵,这就直接导致了翻译难度的增加。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如果能够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考虑,处理好原文的互文指涉,巧妙地对原片名的互文空间进行保留、替换、减少或者增加,就能使其功能在新的文化互文网络中得到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因靠自我复制而生存,互文性强调文本间的相互渗透,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对中文节日祝福短信常用的三种互文方式的研究表明,模因和互文性关系紧密。文本间互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模因的复制传播,使用强势模因可以丰富互文性表现力,帮助实现祝福短信的有效性。这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互文性的理解,也拓宽了模因论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互文性理论的起源、基础和分析方法。在各种体裁互文性广告语篇中,修辞手段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本文重点剖析了双关、隐喻、省略、押韵等修辞手段在广告话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广告语篇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某一语言现象从另一语言现象中派生而来,前者是底文,后者是超文。本文应用这一互文性理论分析了词汇、短语和句子三个层面上的英语parody(仿拟)现象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与其他任何文本(互文本)在语言、结构、主体、意象等方面存在着引用、模仿、典故、重写、原型等关系,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理论通过研究互文本来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主文本,获取文本的意义和内蕴。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