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画诗是宋诗的重要类别,苏轼是最早大量创作题画诗的诗人,通过对他的题画诗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轼的题画诗不是简单地为题画而题画,而是借画作媒介,融入了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以诗人的具体经历为线索来解读这些题画诗,可以得到更真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有唐一代,杜甫的题画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很高,其题画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对韩干画马提出了批评。宋代蜀人苏轼对韩干画马的审美观与杜甫的观点则针锋相对。本文从杜甫的题画诗说起,对杜甫苏轼二人书画艺术的审美观以及二人艺术审美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是诗的王国里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诗与画在先秦两汉是各自独立发展的,魏晋南北朝诗画创作开始融合,产生了题画诗,使题画诗成为一个独立的诗体并出现了题画诗的大家。唐代完成了这种融合,宋代则把题画诗创作艺术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并建构了题画诗的理论体系,苏轼则是这一峰巅的旗帜。 苏轼的题画诗不但以诗评画,缘物寄情,而且还从诗画创作中建立诗画同源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诗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朱熹题画诗反映出异于宋代诗学审美的独特性———自然理趣与风骨谐趣。其中他题画诗中所蕴涵的自然情趣,哲理精神、道德风骨、幽默诙谐丰富了宋代题画诗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5.
“画上题诗、诗画联姻是我国民族的特产。题画诗和其他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题画诗的发展就已相当成熟。……把诗直接题在画上,大概是从宋代文学大师苏轼开  相似文献   

6.
<正>在文人气象发展至顶峰的宋朝,以自然风光、花鸟山水为主要题材的文人画大量涌现,成为最能代表当时绘画技艺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展现文人精神诉求的载体,文人画讲究在画作中体现出诗意,即“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人画勾连了画家和诗人,诗画相融,便是意境,诗画相并,即为“题画诗”。诗人创作题画诗,既能展示才华,又能体现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故而题画诗至宋代蔚然大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宋代文人苏轼的一生,其文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成就,创作具有异常丰富的经验,人生具有极为特殊的历程。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可贵的知识源泉,更可以成为教师可贵的经验借鉴。从苏轼的人生经历中,教师要看到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从苏轼的风格作品中,教师要看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谐调性、教学艺术风格的灵活性研究,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一、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由于宋代文人的地位,导致他们除了具有与其他朝代文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心态以外,还具有一些与唐代或者其他朝代所不同的文化心态,本文试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分析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向被认为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创作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富,在宋代作家中首屈一指。因此,探讨和研究苏轼的创作分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苏轼文学创作的理解。事实上,对苏轼创作进行分期,自宋代以来大有人在。分期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极富艺术特色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不仅取材广泛、诗体多样,而且极具思想性、人文性。品评苏轼的题画诗,不仅可以从独特的意象中感悟人文情趣,更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体会苏轼温暖旷达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宋代题画诗大家,留存至今的题画诗约有一百多首,这些题画诗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黄庭坚的题画诗中兰竹花卉类最多,有二十三题二十八首,其中竹木题画诗就有二十题二十四首。本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思想内容,二.艺术特点,三.论画见解。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苏珊·布什的专著《中国文人论画:从苏轼到董其昌》在第二章"苏轼"一节在对苏轼画论的研究中引用、鉴赏了苏轼的题画诗、文共21种。作为一位儒家学者,苏轼关注的主要是艺术家的性格。在他看来,只有像文与可那样的高人才能将自己的本性与竹之本性相融,并能得到足够的启发去识别万物应有之道。苏珊指出,苏轼观点中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前后矛盾之处都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论画的诗和文都是为某些特定的画而作的,并且已经过去了一定的时期了。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文人画、尤其是宋代画论的理论语境,细读苏轼的具体表述,苏轼的绘画理论自成体系,作为早期的文人画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本体论、创作论和审美风格论。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我国题画诗创作的巨擘,他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是其题画诗的翘楚之作,但千百年来却屡屡被人所误读。通读这首诗,可以发现,"天工与清新"是该诗的中心思想,也是苏轼画论的灵魂与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画与题画诗之间,关系总是微妙的。有的画因了题画诗而更加文气雅致,而题画诗中隐秘的诗情,只有赏画时才可以为人所理解。从宋代文人参与绘画开始,发展到后世诸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反而使高情逸思借助绘画得以阐发。画以文传的典范,也当属此《秀石疏林图》。世人可以不知道作者赵孟,甚至没见过此画,却极可能早已听说这四句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相似文献   

19.
"物化"是《庄子》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视角,历来文人均对之进行了或多或少的继承.苏轼作为宋代的一代大文豪,更是将《庄子》的"物化"视角进行了深刻的继承和丰富的发展,并最终使其成为可以实践的审美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20.
依内容来看,苏轼的题画诗可分为从实境到画境、从画境到实境、画境与实境交融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苏轼创作题画诗的真正动机,即画境为实境服务、实境主导画境,从苏轼的题画诗可以看出,其诗画相通理论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描摹物象相通、风格相通、构思相通,结合北宋画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苏轼诗画相通理论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倡绘画的人文素养,即用诗的意蕴来“拯救”画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