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品味和语言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芬芳馥郁的语文的"味道"。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和美好追求。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倾听,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朗读,以写促化,激发想象,揣摩品味,传神表演等,力争教出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落实新课程目标,课堂上必须要有"语文味道",但是,当前语文课堂却常常出现语文味道不足或缺失的现象,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品味和语言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芬芳馥郁的语文的“味道”.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韵味和美好追求.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倾听,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朗读,以写促化,激发想象,揣摩品味,传神表演等,力争教出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作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针对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自己的味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道"是书声朗朗不绝于耳的"动听味道",是品味言语不断咀嚼的"芬芳味道",是师生对话不断互动的"碰撞味道"。让小学语文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道",是我们每个老师有效教学语文课的归根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一道可口的佳肴,应该是有味道的。同理,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味道的课。对语文教师而言,追求味道醇厚的教学应该成为共识。只是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一些语文课堂上,语文的味道却十分淡泊。  相似文献   

7.
高修军 《新教师》2020,(2):20-2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辅相成。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却也出现了语文要素"一家独大",与人文主题"两张皮"的"硬着陆"现象,使得语文教学滑向了狭隘、逼仄的训练窠臼,失却了丰富、温暖的语文味道。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最重,它影响着另外三项能力(听、说、写)。本文作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提出如下观点:教学目标要定准,教学流程要思路清楚,教学方法要得体,语言训练要有味道。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进行的今天,许多语文教学,已经变成了简单粗糙的讨论与多媒体的声色的演示,缺失了语文本身的内在价值。因此,让语文教学回归书声琅琅、笔声沙沙的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回归语文的本真,保持语文的教学味道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泛生活化倾向"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把非语文学科的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从而淡化语文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是对语文教学方向的一种偏离,这种倾向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语文的教学功能,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感受更无从谈起。一、语文课堂上"泛生活化倾向"表现:预设脱离语文语文课的预设要围绕"语文",通俗地说,就是要"抠字眼"、"抠谋篇",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实际  相似文献   

11.
薛火琴 《成才之路》2009,(35):37-38
现在的语文味道不浓,语文课的特点在丧失。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回归到学生阅读背诵,回归到学生的人文自悟,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周艳 《考试周刊》2013,(3):23-23
<正>语文的味道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的动听的味道,它要求学生能读正确,读通畅,有真情;语文的味道是不断咀嚼言语咀出的"芬芳之味",它要求师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语文的味道是师生对话不断"碰撞的味道"。于细微处品语文的味道,追求的是百川归海层层推进,讲究的是汉语所特有的音韵意味的传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细微处见真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到底应该突出其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已争论了很久。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这种复杂性似乎变得更为突出,它使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产生了很多困惑。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特性?如何让语文课堂在读与写之间真正“散发语文的味道”?如何将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同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 本期几篇文章反映了一些语文老师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语言现象,它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语言,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语言,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影响,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和三个“味道”。  相似文献   

15.
马兰兰 《语文天地》2012,(24):35-36
语文教育承载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一些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大量非语文元素涌进语文课堂,淡化了语文的原有味道。其实,语文就是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原,使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何谓"语文味"?"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魏春燕 《学子》2014,(5):13-13
正所谓语文意识,我认为就是对语言本身物质存在的"关注",就是对于眼前的文字要反复品味它的味道、感悟它的内涵、触摸它的温度、倾听它的声音,把一个个文字看成一个个有生命、有色彩、有灵魂的个体,并不自觉地进行把玩、体会。培养孩子们自觉的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沿着语文意识,语文教学就走上了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7.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本文以《小露珠》一文教学为例,探讨教学中如何彰显语文味。在教授过程中,主要从口语训练点、语言训练点、情感升华点、思维拓展点四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也彰显出教师教学的美丽与精彩。  相似文献   

18.
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语文课,因为总觉着语文课本上的白纸黑字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神秘的人物、美丽的风景在吸引着我。后来做了老师,我又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课,因为总觉着语文课堂上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从文本里透发出来,在课堂中弥散开来,浸染着我,也浸染着学生。这种特别的味道,其实就是“语文的味道”,它是我们在语言文字之间穿行时,给予我们的最丰厚的回报,常常在不知不觉问,陶醉了你,也陶醉了我。这也是一种教学境界,一种语文教学的应然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情感和执著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而怎样的语文课才能上出符合新课标精神的真正的语文味道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有味道的。语文的味道就是语言文字所展现的具体的形象、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美妙的情趣等韵味。语文的味道需要细细地品。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